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资讯中心
  • 本地中医药仍大有可为

    作者:jaminsu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3

      第一届生物和中医双学位课程的58名毕业生,在五年寒窗苦读后终于功德圆满,成为新加坡“新一代中医师”的先驱者,他们不但给拥有悠良传统的本地中医药界注入新活力,创造新气象,也让中医药未来在本区域进一步发扬光大带来希望。

      这个由南洋理工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办的双学位课程,同时用中英双语传授传统中医和现代生物医学知识,对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用英文学习生物科学课程,也要用中文研读中医经典如《黄帝内经》,熟悉人体穴位等中医基本知识,并学习中医传统疗法如推拿、针灸等。

      在本地修读三年课程后,学生还要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东方医院上课并实习两年,获取宝贵的临床知识和经验。学生在毕业后还要通过新加坡中医管理委员会的认证考试,方才成为合格的中医师,获取在新加坡行医的资格。

      生物和中医双学位课程结合了人们所认知的“传统与现代”两类学问,在大学课程设计上诚属罕见;而由新加坡及中国两国的大学用双语教授这个课程,相信也是首创之举。

      学生要掌握好这两类性质大不相同的学问,肯定需要花费更多的努力和心思。

      “现代”的学问以西方分科治学的方式为基础,所谓的“科学”,正是把知识分门别类,逐个细究。以西方医学为例,人体被分成各个科目,确实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细致。

      中医学则不采取这种分析性思维,而把人视为一个互为关联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头痛可能医心,脚痛可能医腰,不似西医有一套既定的标准。要真正融会贯通这两类代表两种宇宙观的学问,对学生无疑是严格的考验。

      正因为课程的要求如此之高,却还是有58名学生勇于接受挑战,而且其中七人更获得中国政府的奖学金,到北京中医药大学研读硕士学位,确实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这说明本地还有不少重视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也反映了他们依然掌握相当程度的华文水准。

      与此同时,年轻人踊跃报读这个课程,意味着他们看到了中医药在本地仍然有强劲的需求。

      根据新加坡中医师公会的数据,本地学习中医的人数近年来也出现上升的趋势,单是今年就有244人报名就读7月开课的中医课程。在高水准的现代医学体系主导的环境里,中医药显然还是凭着能够治疗疑难杂症的实力,获得民众的信任和青睐。

      无论是满足国人日益复杂且更高的医药保健需求,或者是实现成为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新加坡的中医药界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

      随着本地人口的老龄化,各类慢性病的治疗以及人们日常养生的需求都势必与日俱增,而这正都是中医药的强项。

      此外,无需仰赖昂贵的现代医疗仪器或药物的中医,也能够减轻慢性病人和中低层家庭的经济负担。在新加坡持续欢迎外来人才之际,中医药同样可以扮演辅助角色,减轻本地医疗新增需求的压力。

      作为一个产业,医疗服务对于促进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作用相信会越来越大。

      伴随着他们临床经验的累积,加上同中国中医药界的紧密合作,结合传统现代医学知识的“新一代中医师”,可能可以让新加坡逐渐成为现代中医药研究的另一个重镇,并因此创造崭新的商机。这些前景,也将反过来激发本地中医药的茁壮成长。

    分享到: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动态]莫让“四化”成中医传承内伤  [医学动态]中医药迂回挺进非洲 不属当地医保
    [药品资讯]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提出中医药要  [药品资讯]基层中医药能力如何提高
    [药品资讯]2013年中医药工作重点  [药品资讯]中药种值规范化
    [药品资讯]中医药文化节开幕  [药品资讯]八个兼顾做好中医药传承
    [药品资讯]全力推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  [药品资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路径明确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0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