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资讯中心
  • 东莞“新医改” 民营“三甲”搅“大院风云”

    作者:jaminsu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24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东莞深化医改之年。东莞是广东省医疗改革试点市,也是全国民营医院管理培训基地,其公立医院改革和民营医院发展在全国来说都有标兵意义。同样,“新医改”在这个城市中所要面临的种种困扰、纠结与斩获,也都具有现实的标本意义。

      本期开始,本报记者将持续走访东莞各类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以及社区门诊等医疗机构,为您揭开新医改将给东莞医疗格局带来的深刻变化,敬请关注。

      2011年2月16日傍晚,东莞康华医院获评“三甲”的消息甫一传出,震惊业内。在沉寂12年后,广东重新恢复等级医院评审,东莞康华医院成为广东史上首家民营“三甲”医院,被认为具有行业破冰意义。因为“三甲”是国内高等级的医院,评上“三甲”,不仅意味着医院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更代表医院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木秀于林”。

      消息甚至令东莞本地的卫生部门都感到惊讶。记者了解到,申报“三甲”应由市级卫生部门认定后才能上报,而东莞市卫生局原本上报的是东华医院、康华医院与石龙人民医院3家。缘何只有康华医院“捷足先登”?坊间说法不一。

      一家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民营医院,一家是全国业务量最大的民营医院——康华医院和东华医院在竞速“三甲”的同时,全市不少大型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也对“三甲”评审虎视眈眈、摩拳擦掌。

      与此同时,东莞此前仅有的两家老牌“三甲”:东莞市人民医院和东莞市中医院,前者即将于“五一”前搬迁新院,届时病床数量达到惊人的1500张;后者新院也计划于年底前完工,医院规模大大超过从前。

      转瞬间,东莞就将全线杀入“大院时代”,医疗市场的竞争也将更为惨烈。

      群雄并起,风云突变。适时出现的“三甲”评审,是否会掀起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又有多少医院自愿裹挟其间?已经悄然做大的民营医院,面临哪些发展的掣肘与无言的苦衷?当“新医改”、“三甲医院”……这些注定将改变民营医院宿命的进程一步步推进时,带给东莞医院的究竟是春,还是一阵市场喧嚣?

      “三甲”热再起

      今年2月下旬,东莞东华医院院长李镜波的手机一度响个不停。很多电话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看了新闻,康华医院成了首个民营三甲医院了,东华医院难道没参评吗?”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这家创立于1995年的大型民营医院,历经多年发展,病床数量已超1000张,去年全院门诊量达到128万人次,住院量3.7万人次,其业务量已经超过了个别省级人民医院,也超过了“三甲”医院规模。这样的医院为什么没拿到“三甲”,引起了很多人的疑问。

      对此,李镜波都会极力解释说,东华医院已经参评“三甲”了,不过东华医院是通过市级卫生部门认定之后逐级上报,因此没那么快。由于身兼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和民营医院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医院协会民营医疗机构分会主任委员、东莞民营医院分会会长等多个职位,解答来自四面八方关于东莞民营医院的提问,已经成了李镜波的日常工作。

      李镜波认为,医院参评“三甲”,不是为了拿到“三甲”的头衔,而是要推动医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也就是说,比的不是规模,要比“内涵”。事实上,他所掌舵的东华医院,从最初的80张病床发展到如今的规模,门诊量与住院量堪称全国首位,并非一味求大,而是医院管理与服务缓步上升的过程。

      然而,东莞民营医院的发展之快确实超乎想象。无论是投资金额还是医院规模,近年来医疗投资超过东华医院容量的,也比比皆是。据不完全统计,东莞目前至少有6家民营医院的投资规模与东华不相上下。其中,2005年建院的康华医院更是历史性地投入18亿元,设置病床2000张,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民营医院。

      民营医院不断壮大,公立医院也没有原地踏步。计划中,东莞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都将搬迁新院,而松山湖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台心医院等也将相继竣工。未来,东莞的大医院将越来越多,并将形成由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为中心,石龙人民医院、虎门太平人民医院撑起东西两翼的公立医院大格局。在此格局下,若是民营医院不冲击一下“三甲”,极有可能在新一轮竞赛中落伍。

      因此,众多民营医院的老板与院长都感到了不安。一家大型民营医院特地派出一个小组,暗访康华医院、东华医院等参评“三甲”的情况,回来细细琢磨。该院一名院长向记者透露,“我们的医院,要论规模,和三甲的标准也差得不远了。但要说人才和管理,可能就弱了点。不过现在大家都在争创三甲,你不去评,不就落后了吗?”

      事实上,参评“三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东华医院一位办公室的负责人表示,“光评审标准就有70多页,从没见过这么多页纸。而且条件也极为苛刻,比如3年以内年门诊量必须达到80万以上等指标,不是医院说有就有的。”

      李镜波说,三甲医院更应强调区域辐射能力,也就是说,你这家医院在你这片区域是不是“老大”,是不是最好的。“我也清楚现在很多医院都在往上争。但是市卫生局必须对此有个统筹,实行总量控制。不然三甲医院评选又会重回以前的老路了。”

      12年前,正当“三甲”评审如火如荼之际,国家叫停了医院等级评审。当年的评审曾经导致很多医院一味求大、扩院扩建、大搞“军备竞赛”、过分强调硬件设施。最终在舆论的一片批评声中戛然而止。

      管理机制作用微妙

      细心的人会发现,之所以“年轻”的康华医院抢在东华医院之前,成为广东乃至全国首个民营“三甲”医院,正是源于其管理体制创新的优势。而这一出手,也确实让康华医院赚足了眼球。

      从2010年7月开始,东莞康华医院正式由广东省中医院托管,由前者向后者实施管理输出;同时,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兼任康华医院院长。“据说康华医院是直接通过管理层向省里递交了申请,因此才比走从市级到省级的常规申报路径的东华医院快了一步。”业内人士如是分析。

      类似目前康华医院的管理模式,确实特殊。康华医院副院长邹旭说,去年省中医院接手康华医院管理后,首要任务便是参评“三甲”。“这确实是一个整合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很好契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便获悉深圳南山医院已经通过”三甲“评审,于是立即组织人手去那边考察。以评促改进,以评促发展,可以说我们下手是最早的。”邹说。他以前是省中医院副院长,主管业务,如今一周有4天半的时间都在康华医院工作。

      在邹旭看来,此次康华成功获评“三甲”,是省中医院管理层很好地完成了负责“托管”的首个目标。“目前这种托管形式,在业内其实也是备受质疑的。因为按照政策规定,公立医院的法人是不允许出任别的医院法人。但我们的合作不是医院之间的直接对接,而是通过广东省中医药大学委托派出人员。广东省中医药大学在康华医院设立了实习基地,康华医院给我们的管理佣金,实际上就是这个实习基地的费用。”邹旭解释说。

      对于不同体制内的游走,邹旭仍然出言谨慎。在他看来,省中医院也希望通过托管,来检验自己的管理模式在其他医院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康华医院目前执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我们的托管只涉及医院管理,不涉及医院盈利。”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大型民营医院对于管理层的培育,仍然十分纠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营医院负责人说,“康华医院在短短6年内,就已经更换了3名院长。而东莞另一家大型民营医院,建院不到10年,院长、副院长等管理层走马灯式地换了数十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缺乏一支稳定而强大的管理队伍,正严重影响着民营医院的发展。”

      对此,李镜波半开玩笑地说,实际上,老板与院长永远是一对矛盾体。“有的老板看重短期利益,对医院业绩看得过重,而院长却希望长期治理,在人才和管理上不断投入,一旦经营出现问题,老板炒掉院长的情况就会时有发生。”

      记者在相关采访中获悉,东莞一家正在筹建的大型民营医院,首任院长却突然在开业之前“急流勇退”,向老板辞职了。有知情人告诉记者,“这位院长原本是一名镇公立医院的院长,是被老板重金请来当新建的民营医院院长。筹建多年,眼看就要开业了,这位院长可能预感到医院的经营前景和开业时机不是很好,怕被老板以后炒掉,宁愿自己主动辞职了。”

      投资方与管理层的信任如何建立,将继续考验民营医院的发展。

      市场面临“大浪淘沙”

      其实,在康华医院、东华医院等卯足劲冲“三甲”的背后,人们更清楚的是,东莞的整体医疗格局正在发生剧变。

      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双转移”的持续推进,过去两年多里,东莞的城市人口结构开始出现变化,一批外来劳动力离开了东莞;加之政府大力扶持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各大医院的业绩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未来的一两年,将是院长们最难过的时候。”东莞市卫生局局长管敏政在2010年的医改会议上公开表态说,“目前全市各级医疗机构门诊量在不同程度地下降,我们已不能再片面地追求规模扩张了,要从过去追求数量的扩张,向追求质量和效率转变。” 他认为,目前东莞医院需要“瘦身”,严格控制综合性医院的规模。

      然而,市场和计划总有“差距”。去年全年,东莞新建或者扩建的医院数达到了18家,全市总床位数增加至22000—23000张。从布局看,公立医院已形成了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为主,石龙人民医院和虎门太平人民医院撑起东西两翼的大格局。而从2009—2011年,东莞市财政投入约23亿元用于支持公立医院基本建设经费支出,这算是落实“医改”以来最大一笔开销;相关镇街财政对于公立医院的投入也以数十亿计。财政补贴的强力支撑,已让公立医院对民营医院的“倾轧”更加咄咄逼人。

      与此同时,民营医院内部的“肆意生长”也仍然没有遏制。目前,东莞已经运作的民营医院已达27家,另已批准并正在筹建的有9家,占全市医院总数的44.4%.据统计,这一指标已经超过了省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的两倍。

      “和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动态]陈竺:“十二五”民营办医 床位数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0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