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资讯中心
  • 专家:阴性艾滋病病毒不存在 或为精神因素所致

    作者:jaminsu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7

      曾光教授坐不住了。今天晚间,这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所谓“阴性艾滋病”的传染病并不存在。

      日前,有境外媒体报道内地包括广东在内的至少6个省市发现一种被称为“阴性艾滋病”的神秘病毒,可通过口水与血液传播,感染途径与艾滋病相似。消息甫一发布,就引起各方广泛关注。

      “去年,我们启动了针对‘自诉疑似艾滋病感染人群’的干预研究。(本报曾于2010年1月14日在头版作报道《第一缕阳光照向”恐艾症“》)”曾光教授告诉记者,面对不断被炒作的传言,现在必须公布相关研究动态与结果。

      今年1月6日,58份病友的血液样本(一名病友不愿采血)被运送至美国加州大学实验室。3月30日,从科研角度期待率先发现新病毒的美国同行表示,在作了15000多种已知、未知病毒检测后,所测样本结果均为阴性。

      “恐艾症状”或为精神因素所致

      两年前的7月,一个在网上聚起的群体,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曾光教授求助。这些人反复多次接受血清检测和临床评估,结果呈阴性,却始终坚信自己“有病”。专家们把这个群体称为“自诉疑似艾滋病感染人群”,又称“疑似艾滋病恐惧症人群”。

      “这个特殊群体发生过高危行为,之后未感染上HIV.一开始因出现某些相关症状,深信自己得了艾滋病。后来,他们不但确信自己是‘阴性感染者’,更相信感染了新病毒,并通过唾沫与血液传播。”

      为了对这一群体的共性问题作进一步研究,曾光教授及其团队于去年1月分两批在国内最大传染病专科医院之一的北京地坛医院对59名病友做临床会诊,综合诊断结果为:“该组人群多数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少数生化检查异常者,与其主诉的临床症状不相符合。从躯体症状和神经症性症状两个角度进行评估,考虑主要为精神因素所致。”心理测评结果显示,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人群。

      “这个人群自我报告症状和体征有40余种,最多的是皮疹,其次为低热、舌苔白腻、咽喉肿痛、乏力与腹泻等。”裴迎新博士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症状持续发展中”,但专家为他们所做的检测结果均在正常值内。“不仅如此,我们对病人之间的调查也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有网络联系,未发现同一种传染病的任何证据。”曾光教授说。

      “研究接近尾声,接下去怎么办?”

      曾光教授坦言,作为公共卫生专家,目前所能做到的,只是排除所谓新病毒与传染病的存在。虽然他已通过各种渠道,向病友发出5封公开信,但如何对“疑似恐艾症”这一弱势群体作更进一步的干预与关爱,恰恰是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专家无能为力的。

      “事实上,这个人群已出现多年。以前的应对模式建议,HIV抗体检测阴性又自诉有症状者去看精神科,但精神科医生对出现在患者身上的临床症状又束手无策。”曾光教授和他的团队把诊治身体病状和看“心病”的医生以及流行病学专家整合在一起会诊研究,力图帮助“疑似恐艾症群体”。但在反复详细地告知了研究结果后,他们仍不愿相信并深陷焦虑情绪之中。

      专家们也在问:“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目前,已有5位病友给曾光教授和他的团队发来信件,表示相关“症状”已开始消失,“调整心情,每天过开心日子了”。其中,在59位病友中有两位,另三位是从其他渠道看到曾光教授公开信的人。“只要能对10%的人有效干预就成功了——因为冰山融化了一块!”事先,曾光教授在无法预计干预能起多大作用。他希望探索在国内条件下,投入少、产出多的实际干预方式。但现在,亲历了整个研究、干预过程并目睹了相关病友的真实反应后,他感到情况并不乐观。

      “从某种角度来看,正是互联网的普及把‘疑似艾滋病恐惧症’人群集聚在一起,并推上风口浪尖。”曾光教授告诉记者,手机、网络等即时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公共卫生风险加大,各种新问题不断出现,脆弱人群受害。“谁能保证社会急速变迁下,人类脆弱的心理不会催生更多无法预料的情况?我们的研究工作接近尾声了,接下去的工作又该由谁来继续?”

    文汇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动态]研究显示:艾滋病史前已存在 距今  [药品资讯]发改委剖析药品降价死:退出市场
    [药品资讯]会影响药敏实验的结果的因素  [药品资讯]胞苷和健泽合用可杀艾滋病病毒
    [药品资讯]中国自主开发出艾滋病病毒膜融合  [医学动态]趴着睡觉易做春梦?揭秘影响梦境
    [医学动态]低氧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危险因素  [医学动态]新疫苗可大幅降低猿类艾滋病病毒
    [医学动态]职业病防治法草案:单位不存在职  [医学动态]科学家发现让艾滋病病毒“解除武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0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