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医学健康
  • 推拿总论

    作者:jaminsu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31

      概述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乔摩、按扤、跷摩。其历史悠久,门派众多。“按摩”最早记载于《素问·血气形志篇》:“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至明代首见“推拿”一词,“推拿”的出现,为这一古老医术增添了新内容,扩展了治疗范围,很快为大众所接受。民间又有“南称推拿,北谓按摩,实则一也。中原之地,各取其首,和而称为推按”之说。

      1993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将其正式定名为按摩推拿学。

      推拿简史推拿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老的民间。“推拿”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明代龚云林的《小儿推拿活婴秘旨》,张介宾的《类经》注释亦有引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中央者,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不仅说明了推拿起源于我国的中原地区,同时也表明了早在《内经》成书的秦汉时期以前,推拿即已成为重要的医疗手段之一。而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传》记载:“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鑱石、桥引、案扤、毒熨……”,更是把推拿治疗的实际运用上溯到遥远的上古。而汉代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到的“膏摩”一词,代表了推拿介质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 导引按摩作为养生寿世的重要手段受到世人的推崇。葛洪的《抱朴子》遐览篇记有“按摩经导引经卷”;《肘后方》亦载有“令爪病人人中治卒死”的急救治疗手法。

      隋、唐时期 是按摩推拿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按摩不再仅仅流传于民间,而且也成为太医署的重要组成之一,名曰:“按摩科”。而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和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等著作的相继出现,也使按摩推拿的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当时的隋《百官志》记载:“太医院有……按摩博士二人”。《旧唐书·职官志》上说“太医院掌医疗之法,承之为二,其属有四……三曰按摩,皆以博士以教之”。由此开创了按摩推拿的教学先河。

      宋、金、元时期 战乱频繁,按摩推拿仍在民间广为流传,理论与实践继续得到丰富。就连宋徽宗赵佶敕令编撰的《圣济总录。治法门》亦有专篇论述。而宋史《艺文志》也有“按摩要法”,“按摩法”的记载。金。张子和的《儒门事亲》已把按摩列入汗、吐、下三法之中。

      明代 按摩又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小儿按摩的进步更为突出。而“推拿”一词就出现于此时。明史《百官志》记载:“太医院掌医疗之法,凡医术为十三科,曰大方脉,……按摩,……”张介宾也在《类经》中把按摩列为十三科之一,而且在手法治疗中提出了辨证论治的观点。

      由于此时按摩推拿的再次兴盛,按摩的另一个重要分支 ——“小儿推拿”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小儿患病的特点是叙述不清,服药困难,哭闹拒刺,因此小儿推拿在成人按摩术的长期经验积累中应运而生。明。永乐乙酉年(公元1405年)的《袖珍小儿方》就有“秘传看惊掐筋口授心法”的记载,被疑为后世小儿推拿的雏形。明。万历年间面世的《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和流传至今的《小儿推拿秘诀》则标志着小儿推拿的正式面世。“推拿”一词就首见于此。而《小儿按摩经》可称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

      清代 按摩推拿更是名家倍出,流派纷呈,论述颇丰,吴师机的《理瀹骈文》,《摄生要言》,汪词巷的《勿药元诠》,王祖源的《内功图说》等都介绍了导引按摩的方法。而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则更为系统地总结了按摩推拿对伤科疾病的治疗手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同时提出了:“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必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辨证施术原则,至今仍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反动封建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制,祖国医学受到严重的摧残,按摩推拿也在“废止旧医”愚昧政策下遭到了可悲的命运。

      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方针政策,相继建立起中医院、中医学校(学院)以及中医研究机构,1955年重庆开设了首届西医学中医班,其中包括了推拿课程;上海于1958年成立了推拿门诊部,全国各地的推拿交流、讲学、科研活动广泛开展起来,各种手法流派得到充分挖掘,并推陈出新,如:一指禅推拿疗法﹑腹诊推拿法﹑脏腑推拿法﹑指针疗法﹑点穴疗法、内功推拿法等,按摩推拿事业步入新生。

      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推拿是在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经过数千年的生活和医疗实践积累所产生的一门临床科学,始终遵循着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辨证施治原则。其治疗的作用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推拿所治之病,多为跌仆闪挫之症,“皆为有形之疾,最急切之图,没如即时恢复其伤损,而后徐图可也。”凡关节错位,肌腱滑脱等有关组织解剖位置异常而致的病症,均应首先通过外力直接作用加以纠正。使关节归正,筋脉顺畅,以收立竿见影之效。

      2.改变有关的系统內能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瘀而气亦滞。因此损伤后的机体必然出现相应的功能紊乱。某一系统内能的失调亦可导致该系统出现病变;而某一系统的病变也必然引起该系统内能的异常。推拿通过调畅气机,活血通脉,可对失调的系统内能进行适当的调整,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3.信息调整经络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人体内外表里之间,以行气血,营阴阳。近代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当某一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该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推拿通过各种刺激或能量传递的形式将一定的生物信息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通过对该部位或穴位的推拿作用,将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

      4.纠正解剖位置与改变系统内能、调整信息的结合形伤肿,气伤痛,肿则气机不畅,气机不畅则瘀肿更甚,二者互为因果。凡因各种跌仆闪挫导致解剖位置失常者,有关的系统内能必然发生改变,系统内能的改变,又会造成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而生物信息的异常传递与导致这一不良循环有着很大关系,治疗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用纠正解剖位置的失常和调整信息以及改变系统内能相结合的方法多方兼顾。

      推拿对伤筋的治疗原理对伤筋的治疗是推拿临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凡人体各个关节、筋脉、肌肉遭受外来撞击、牵拉、扭转、挤压或因年迈体虚、操劳过度所致的疾患,未见骨折、皮肉破损者,皆属伤筋范畴。

      1.舒筋通络受损害的软组织,在疼痛的刺激下,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处于紧张、痉挛状态,以减少肢体活动,避免对损伤部位的牵拉刺激,从而减轻疼痛。如治疗失当,痉挛的受损组织可形成粘连,进一步影响患肢的功能。推拿是解除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因为推拿不但可直接放松肌肉,并能解除引起肌肉紧张的内在原因,做到标本兼“松”。

      推拿直接放松肌肉的机理是:促进循环、减轻疼痛、恢复功能。首先通过手法治疗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加强血液循环;二是在适当的刺激下,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减轻疼痛刺激;三是将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恢复其功能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消除疼痛。

      推拿消除导致肌肉紧张的病因,其机理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加强损伤组织的循环,加快局部肿胀的吸收,促进受伤组织的修复;二是通过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减少受损组织疼痛刺激的保护反应;三是软组织有粘连者,通过手法可帮助松解粘连,恢复原有机能。

      2.理筋整复凡筋伤患者,其损伤多伴有骨错之症、筋走之情,《医宗金鉴》手法总论中就有筋歪、筋断、筋翻、筋转、筋走的记载。医者于损伤部位,通过细心触摸,了解病损部位的形态、位置变化等,确定损伤的性质。

      肌肉、肌腱、韧带完全断裂者,须手术缝合才能重建。部分断裂者则使用适当的手法理筋顺筋,使断裂的组织抚顺理直,并加以固定,以减轻疼痛和有利于断端生长吻合。而肌腱滑脱、关节内软骨板损伤、椎间盘突出、脊柱小关节紊乱、关节半脱位伴滑膜嵌顿均须以适当手法理筋整复,使筋顺而骨正。“顺”则通,通则不痛,以达气血流畅,痛楚立减,功能改善之目的。

      3.活血祛瘀气血为生命之本。血行脉中,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气随血行,濡养周身。若脉络不通或筋骨粘连而致血不能行,则必生灾患。因此施术之时必推以“动”之,使脏腑升降有常,气血循行顺畅,骨节灵活有力。“动”亦为推拿疗法之特点。在治疗过程中,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促进机体的功能活动;二是促进气血的流动;三是肢体关节的被动活动。

      推拿手法对脏器有直接促进和调整其功能活动的作用,亦可加速软组织损伤的恢复。适当的手法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损伤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灌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不仅如此,适当的手法还可使肌肉间的力学平衡得到调节,使肌肉间不协调的力学关系得到改善或恢复,从而使疼痛减轻或消失。

      被动运动是推拿手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关节粘连僵硬者,适当的被动活动则有助于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对局部软组织变性者,则可改善局部营养供应,促进新陈代谢,增大肌肉的延展性,从而使变性的组织功能逐渐得到改善。

      总之,推拿在对伤筋的治疗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祖国医学“痛则不通,不通则痛”的理论原则,将“松”、“顺”、“动”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拘者舒,斜者正,瘀者通,取得了“通则不痛”的满意疗效。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奇方妙药]怎样自我按摩调治胃肠神经宫能症  [中医保健]推拿治疗小儿营养不良
    [中医保健]推拿治疗小儿痱子  [中医保健]推拿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中医保健]足底按摩可以祛病延年!  [中医保健]冠心病患者自我推拿保健
    [中医保健]按摩治便秘  [中医保健]眼睛的按摩保健
    [中医保健]脑疲劳的自我按摩法  [中医保健]按摩腹部保健养生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2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