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理论教学
  • 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或药物治疗效果的长期随访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6

      该项研究目的是研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前瞻性评价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的效果。

      方法采用103例脑卒中或TIA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意向性分组,分为介入组与药物治疗组。前者40例择期给予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者63例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随访主要终点为发病2年时功能预后(mRS评定);次要终点为血管事件(发病1、2年或2年以上)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史、收缩压、血脂、NIHSS、m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随访2年时,Logistic回归表明选择介入治疗是功能预后不良(mRS3-6分)的独立保护性因素(RR=0.13,P=0.001,95%CI0.036-0.460)。在发病1年和2年时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介入组的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药物组(1年时,介入组:药物治疗组=12.5%:42.9%,OR0.19,95%CI0.07-0.55,P=0.001;2年时,介入组:药物治疗组=17.5%:47.6%,OR0.23,95%CI0.09-0.60,P=0.002)。进一步随访(随访时间2年以上)发现,两组血管事件发生的中位数时间分别为55个月和54个月,Kaplan-Meier分析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提示选择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不是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RR=1.063,95%CI0.40~2.83,P=0.900)。

      由此得出结论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能获得较好的功能预后;介入治疗能减少脑卒中或TIA发病后1年或2年时血管事件的发生;但是随访2年以上时,介入治疗未能减少血管事件发生。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2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