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理论教学
  • 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6

      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研究提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可能与病毒作用和机体免疫反应参与有关。

      流行性出血热毒侵入人体后,随血液散布全身,在各脏器组织细胞,特别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增殖并释放至血液,引起病毒血症,出现发热和中毒症状。当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受到损害,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导致低血压休克。在血管损害基础上,血小板损害、聚集、破坏和功能障碍,加上凝血机制失调,DIC形成等引起全身广泛性出血。肾血管损害,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肾间质水肿。肾小球基底膜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和肾小管阻塞等引起蛋白尿、少尿和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引起上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病毒作用:近年研究,观察到受EHFV感染细胞可出现细胞结构和功能变化。人血管内皮细胞对EHFV有易感性。病毒在血管内皮细胞内繁殖、可引起细胞肿胀、基底膜裸露、疏松和中断、连续装置分离等变化。还观察到感染EHFV的内皮细胞可出现细胞回缩、细胞间隙形成和通透性增加。受感染的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前列环素在疾病早期明显增加,后者可促进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浆外渗。但也有人在感染的血管内皮细胞未发现有明显的细胞病变。有人观察到患者受病毒侵犯的骨髓巨核细胞,发现骨髓巨核细胞有成熟障碍。从肝、胃粘膜和肾的活检,肝细胞,胃粘膜上皮细胞均有严重的变性,坏死、出血和超微结构的变化,肾小球、肾小管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在这些活检标本中检出EHFV.EHFV可通过血脑屏障,引起中枢神经病变,并在神经细胞内检出到EHFV.

      以上变化均提示病毒的作用和参与发病,病毒还作为启动因子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机体免疫反应EHF患者早期血清IgE和组织胺明显增高,肥大细胞有脱颗粒现象,血液中存在IgE-IC,表明I型变态反应参与发病。研究者观察到患者的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有特异性免疫复合物沉积,血浆和血液有形成份向血管外渗出,补体旁路途径和经典途径相继激活,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血管活性物质释放,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引起低血压休克和肾脏损害。血小板表面沉积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引起血小板大量聚集、破坏,致使血小板急骤下降和功能障碍,是引起广泛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表明Ⅲ型变态反应参与发病。

      此外,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受体,肿瘤坏死因子,前列腺素E2,内皮素等明显增加,提示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大量释放,参与内皮细胞的损害,加重血管损伤。

      研究者还观察到EHF患者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呈抑制状态,特异性细胞免疫则明显增强,后者参与病毒的清除作用。患者外周血CD4/CD8比例下降或倒置。自发性抑制T细胞功能低下,杀伤性T细胞和B细胞功能相对增高。后二种细胞参与抗感染免疫,又参与变态反应,表明细胞免疫也参与流行性出血热发病。

      ADE现象(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即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现象。近年来发现流行性出血热毒有ADE现象。其机理为即病毒抗原同体内已存在的特异性抗体结合,通过抗体的Fc段,与靶细胞上Fc受体结合,有利于病毒进入细胞而增殖,病毒增殖可达正常血清对照组50~200倍。用流行性出血热毒单克隆抗体被动输入动物体内,再接种汉坦病毒后可促使动物早死,早死动物脑内病毒比对照组高10倍。ADE现象与发病以及病情严重度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医学教育网搜集)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2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