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理论教学
  • 细胞间信号转导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医学生联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11

      本章重点:细胞间信息传递过程、细胞间信息物质,受体的类型及特点,细胞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途径;包括 cAMP-蛋白激酶途径、Ca2+-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cGMP-蛋白激酶途径、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核因子кB途径。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途径。信息传递途径的交互联系。

      本章难点:G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受体的结构及功能、Ca2+-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

      一.细胞间信号转导

      要点:细胞间信号转导包括:细胞释放信号分子→与靶细胞受体特异结合→对信号进行转换→启动各种转导物偶联的信号传递系统→产生生物效应。

      (一)信息物质

      1.细胞间信息物质:由特定细胞释放的调节靶细胞活动的化学物质。有蛋白质和肽类氨基酸及其类固醇一氧化氮等信号分子。除经典的激素外,还包括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

      2.细胞内信息物质:很多信号分子作为第一信使不能透过细胞膜,通过受体,激活细胞内传递信息的小分子,引起生物效应称为第二信使。常见的第二信使包括cAMP、cGMP、IP3、DAG、Ca2+等。

      基本要求:

      1. 掌握细胞间信号转导过程。

      2. 熟悉细胞间信息物质、细胞内信息物质。

      基本概念

      1. 细胞间信号转导:

      2. 第二信使:激素与受体结合后,靶细胞内有膜外激素信号转导的 某些小分子化合物,如cAMP、cGMP、IP3、DAG、Ca2+等,在激素作用中起信息传递和放大作用。这些靶细胞内的小分子化合物成为第二信使。

      二、信号转导受体

      受体分为两类:

      (一)膜受体

      1.环状受体 (离子通道型受体)

      多为神经递质受体,受体分子构成离子通道。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后变构,导致通道开放或关闭。引起迅速短暂的效应。

      2.蛇型受体

      7个跨膜α-螺旋受体, 有100多种,都是单条多肽链糖蛋白,如G蛋白偶联型受体。

      3.单跨膜α-螺旋受体

      包括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和非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

      (1) 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 这类受体包括生长因子受体、胰岛素受体等。与相应配体结合后,受体二聚化或多聚化,表现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催化受体自身和底物Tyr磷酸化,有催化型受体之称。

      (2) 非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如生长激素受体、干扰素受体等,。当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可偶联并激活下游不同的非受体型TPK,传递调节信号。

      (二)胞内受体

      位于胞液或胞核,结合信号分子后,受体表现为反式作用因子,可结合DNA顺式作用元件,活化基因转录及表达。包括类固醇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等。 胞内受体都是单链蛋白,有4个结构区:①高度可变区 ②DNA结合区 ③激素结合区 ④绞链区

      (三)受体与配体作用的特点是:①高度亲和力,②高度特异性,③可饱和性

      基本要求:

      1.掌握受体的概念。

      2.熟悉膜受体及胞内受体的结构、类型及特点。

      3.了解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点。

      基本概念:

      1. 受体: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性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的特殊蛋白质,膜受体多为镶嵌糖蛋白:胞内受体全部为DNA结合蛋白。受体在细胞信息传递过程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2. G蛋白:即鸟苷酸结合蛋白,是一类位于细胞膜胞浆面、能与GDP或GTP结合的外周蛋白,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以三聚体存在并与GDP结合者为非活化型。当α亚基与GTP结合并导致βγ二聚体脱落时则变成活化型,可作用于膜受体的不同激素,通过不同的G蛋白介导影响质膜上某些离子通道或酶的活性,继而影响细胞内第二信使浓度和后续的生物学效应。

      三、信息的传递途径

      要点:分为膜受体介导和膜内受体介导的两条信息途径。

      (一) 受体介导的信息途径

      1.cAMP-蛋白激酶途径

      是激素代谢调节的主要途径。该途径的特征是靶细胞内浓度改变和激活蛋白激酶A。其信息传递过程可归纳为: 胞外信息物质→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蛋白激酶→酶或功能蛋白→生物学效应。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旁腺素等到达靶细胞后,与膜受体结合。活化的激素-受体复合物可结合G蛋白,释出激活的G蛋白。再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2. cAMP的生成及作用

      腺苷酸环化酶 磷酸二酯酶

      ATP————————→cAMP ————————→5’-AMP

      Mg2+ PPi Mg2+ H2O

      cAMP可活化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 PKA),PKA为变构酶 。

      3.PKA的作用:PKA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可使酶、靶蛋白等磷酸化,产生生物学效应。

      (1) PKA对代谢的调节: PKA使物质代谢中关键酶磷酸化共价修饰,改变关键酶活性,可调节糖原代谢,脂肪动员等物质代谢过程。

      (2)PKA对基因表达的调节:cAMP浓度升高可使某些基因的表达增加,这些基因的转录调控区有共同的DNA序列,称为cAMP应答元件(CRE),转录因子称CRE结合蛋白(CREB) 能与CRE结合, C亚基还可催化CRE调节蛋白(CREM)及转录因子磷酸化激活,促进基因转录表达。此外PKA可使组蛋白磷酸化后与DNA结合松弛而分离。

      (二)Ca2+-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

      以细胞内Ca2+浓度变化为共同特征 ,Ca2+为第二信使。通过多种钙结合蛋白直接或间接影响酶活性和离子通道的开关,而产生生理效应。

      1.Ca2+-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

      该信号通路是以三磷酸肌醇(IP3)及二脂酰甘油(DAG) 为第二信使的双信号途径。

      (1)IP3和DAG的功能

      当去甲肾上腺素、抗利尿激素等与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介导磷脂酶C,催化膜磷脂PIP2水解生成IP3和DAG,IP3和DAG分别通过两条途径参与信号转导。IP3主要释放细胞内储存的Ca2+,使胞液中Ca2+增加,然后通过Ca2+-钙调蛋白系统影响细胞功能;DAG可活化PKC,然后催化细胞内各底物磷酸化。

      (2) PKC的功能 属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① 调节细胞代谢作用 PKC激活可使底物蛋白的丝\苏氨酸磷酸化,还可提高胞浆内 Ca2+浓度, PKC参与调节的过程相当广泛。

      ② 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 PKC到胞核磷酸化反式作用因子,加快立早基因的表达,此过程称为初级应答。反式作用因子穿进核膜,再被PKC磷酸化而活化,促进细胞增殖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称为次级应答。

      2.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 IP3为水溶性小分子,与胞液受体结合,可促进 Ca2+通道开放,胞液Ca2+浓度升高,Ca2+结合钙调蛋白(CAM)使其激活。进而激活Ca2+-CAM蛋白激酶。

      受CaM激酶磷酸化调节的底物非常广泛,包括代谢关键酶,信号相关酶类,如腺苷酸环化酶等。还通过靶蛋白磷酸化促使平滑肌收缩,加速神经递质合成,促进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

      基本要求:

      1.熟悉影响细胞内cAMP浓度的因素。

      2.掌握PKA的结构、激活过程及PKC的功能。

      3.掌握cAMP-蛋白激酶途径、Ca2+-磷脂、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的特点及过程。

      基本概念:

      1. 钙调蛋白(CAM):是细胞内的重要调节蛋白由一条多肽链组成,有4个结合位点,当胞浆内Ca2+增高,与结合,其构象发生改变而激活Ca2+- CAM激酶。

      2. 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 PKA):是一种由两个催化亚基(C)和两个调节亚基(R)组成的四聚体 。每个上有两个cAMP结合位点,当cAMP与R结合后, R脱落,游离的C是底物蛋白特定的丝/苏氨酸残基磷酸化。因其活性受cAMP调控,故称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

      (三) cGMP 蛋白激酶途径(PKG途径)

      cGMP 是激活蛋白激酶G(PK G)的第二信息分子,鸟甘酸环化酶(GC)作用于GTP 产生cGMP,人体细胞中存在两种类型的鸟甘酸环化酶:结合型GC和可溶性GC, 它们的激活方式不同。结合型GC是浆膜整合蛋白,激素如心钠素与其膜受体结合后激活该酶,该酶再催化GTP生成 cGMP,cGMP水平升高,进一步激活蛋白激酶G。可溶性酶是与亚铁血红素结合的胞浆蛋白, 可被一氧化氮激活. 一氧化氮合酶催化精氨酸生成NO ,NO与亚铁血红素结合并激活可溶性GC,可使cGMP水平升高并激活蛋白激酶G,PKG可使平滑肌松弛从而导致血管舒张。 硝酸甘油也可以产生NO而具有同样作用。

      (四) 酪氨酸蛋白激酶(TPK)途径

      单个跨膜α螺旋受体有两种,一种主要是生长因子受体, 膜外区是配体结合部位,跨膜区是单个α螺旋,胞内区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TPK)的活性, 这类受体属于催化型受体。 另一类受体的胞内区很短并没有TPK活性 ,两类受体分别介导不同的细胞信息传递途径。

      1 受体型TPK —Ras —MAPK途径

      胰岛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表皮生长因子(EGF)或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类配体与TPK受体结合后,受体二聚体化和自身磷酸化。然后中介分子如Grb 2和SOS,通过其SH2结构域与 受体胞内区上已磷酸化的酪氨酸结合,进一步激活 Ras,Ras 是小分GTP结合蛋白, 与GTP结合是活性形式,与GDP 结合是非活性形式. 激活的Ras再激活 raf 1, raf 1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它通过磷酸化激活MAPKKK, 然后MAPKKK通过磷酸化级联反应以次激活 MAPKK和MAPK。最后 MAPK进入细胞核,通过磷酸化调节转录因子的活性,影响某些基因的转录。

      2 JAK—STAT途径

      配体是大部分细胞因子和部分生长因子及激素,受体是非催化型受体,它借助于胞浆中的TP K传递信息。 配体与非催化型受体结合后使JAK与受体的胞内区结合而被激活, JAK是一类胞浆TPK,它通过使STAT磷酸化而激活,激活的STAT由胞浆进入细胞核, 不但把信息带到细胞核,而且它作为转录因子可以直接调节基因的表达。

      二 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途径

      配体是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维生素D3和维甲酸,受体位于细胞核或细胞浆,属于配体诱导型转录因子。配体是脂溶性分子,可穿过细胞膜和细胞核膜进入细胞核 ,与核内受体结合后使受体的构像改变而被激活, 受铁二聚体化后与基因上游的激素应答元件(HRE)结合而激活基因转录。

      总之, 细胞信息传递途径包括配体 受体和转导分子。配体主要包括激素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 受体包括膜受体和胞内受体。转导分子包括小分子转导体和大分子转导蛋白及蛋白激酶。膜受体包括七个跨膜α螺旋受体和单个跨膜α螺旋受体,前一种膜受体介导的信息途径包括PK A途径, PKC途径, Ca离子和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和PKG途径,第二信使分子如cAMP DG IP3 Ca cGMP等参与这些途径的信息传递。 后一种 膜受体介导TPK—Ras—MAPK途径和JAK STAT途径等。 胞内受体的配体是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甲状腺素和维甲酸等,胞内受体属于可诱导性的转录因子,与配体结合后产生转录因子活性而促进转录。通过细胞信息途径把细胞外信息分子的信号传递到细胞内或细胞核, 产生许多生物学效应如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和离子浓度的改变 酶活性的改变和物质代谢的变化 基因表达的改变和对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和增值的影响等。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2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