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执业药师
  • 2007年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药理学-药物动力学

    作者:jaminsu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7

    泄是药物从体内消除的另一种重要的方式。药物进入体内后可以原形或其代谢产物的方式经排泄器官排出体外。其主要的排泄途径为尿液、胆汁和粪便,有些药物还可以通过呼吸道、唾液、乳汁、汗液排泄。肾脏是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

      1.肾排泄

      (1)排泄途径。药物经肾脏排泄主要有3个方面,即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药物从肾脏的排泄速率主要取决于这3方面的因素。

      (2)影响因素

      肾小球滤过而进入肾小管。影响滤过的主要因素是肾小球滤过率和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经肾近曲和远曲小管分泌到肾小管的过程是一个主动转运过程,需有载体参加且需要消耗能量,并且具有饱和性和竞争性。

      药物经肾小球滤过或由肾小管分泌进入肾小管后,可以被肾小管再吸收,这一过程属于简单扩散,由于肾小管上皮为类脂质屏障,因此药物经肾小管再吸收 的速度和量主要取决于药物的脂溶性。脂溶性大的药物易被肾小管再吸收,排泄较慢;反之,水溶性大的药物不易被肾小管再吸收,排泄较快。

      尿液pH值可以影响药物的解离度,进而影响到药物经肾小管的再吸收,因为非解离型的药物易于被肾小管再吸收。影响肾小管再吸收的主要因素为尿量和 尿液pH.一般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易于排出,而碱性药物则易于在酸性尿液中排出,这一规律可被用于某些药物的中毒治疗。

      2.胆汁排泄

      有些药物可以通过简单扩散或主动转运的方式自胆汁排泄而后进入十二指肠,再经粪便排出体外。由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的部分药物可在肠道被再吸收,形 成肝肠循环,在药动学上表现为药时曲线出现双峰现象,而在药效学上表现为药物的作用明显延长,如洋地黄、地高辛和地西泮等。

      3.其他排泄途径

      有些药物可自乳汁排出,如甲基硫氧嘧啶可经乳汁排泄而抑制受乳儿的甲状腺功能;某些药物可由唾液排出;还有一些挥发性药物如吸入性麻醉药可由呼吸道排出。

      ☆ 考点7:药物的时量关系和时效关系

      1.药物的时量关系

      药物在体内需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使得体内药量或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称体内药量或浓度与时间的这种关系为药物的时量关系。常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来反映药物的时量关系。

      2.药物的时效关系

      药物的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表现为药效的显现和消失的过程,称药效与时间的这种关系为药物的时效关系。

      3.药-时曲线的分期

      从时效关系的角度来看,药-时曲线可以分为3期:潜伏期、持续期和残留期。

      (1)潜伏期。是指从开始用药至血药浓度达到最低有效浓度的时间,其长短主要取决于药物的吸收和分布的速度。

      (2)持续期。是指血药浓度维持在最低有效浓度之上的时间,其长短主要取决于药物的吸收和消除速率

      (3)残留期。是指体内药物已降到有效浓度以下,从药物降至最低有效浓度直至完全从体内消除的时间为药物的残留期,残留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消除速率。残留期长说明药物在体内有蓄积现象,在此期内多次反复用药易导致蓄积中毒。

      同一药物经不同途径给药,药-时曲线不同。静注后通常可立即见效,无潜伏期,作用维持时间相应较短。当改变给药途径时,药-时曲线上升段的斜率不 同:吸收快时,斜率大;吸收慢时,斜率小。药-时曲线的降段,反映药物从体内的消除速率。消除快的药物,下降坡度大;消除慢的药物,则较平坦。

      ☆ ☆☆☆☆考点8:药动学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药动学参数是反映药物体内过程动态变化规律性的一些常数,如吸收和消除速率常数、分布容积、消除半衰期等,它们可以作为反映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内 在规律性的指标,还有助于阐明异常的药物反应、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药物的异常分布和消除等问题,同时有些参数还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药剂学和 新药的开发研究中常常被用于制剂的质量评价。

      1.药峰时间和药峰浓度

      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吸收后的血药浓度最大值称为药峰浓度(Cmax),达到药峰浓度所需的时间即为药峰时间(tmax)。两者是反映药物吸收快慢的 重要指标,常被用于制剂的质量评价。与吸收速率常数相比,它们能更直观和准确地反映出药物的吸收速率,因此更具有实际意义。药物的吸收速度快,则其达峰时 间短,且峰浓度高,反之亦然。药物的吸收速率是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毒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2.表观分布容积(Vd)

      表观分布容积是指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比,其本身不代表真正的容积,只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广窄的程度,因此无直接的生 理学意义,其单位为L或L/kg.对于单室模型的药物而言分布容积与体内药量X和血药浓度C之间存在下列关系:Vd=X/C.

      药物分布容积的大小取决于其脂溶性、组织分配系数及药物与生物物质(如血浆蛋白质)的结合率等因素。如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则其组织分布较少,血药浓度高。根据体液的分布情况,由药物的分布容积可推测其在体内的分布情况。

      3.消除速率常数和消除半衰期

      消除速率常数(k)是药物从体内消除速率的一个速率常数,而消除半衰期(t1/2)是指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两者都是反映药物从体内消除 快慢的常数,且存在倒数的关系,由于消除半衰期比消除速率常数更为直观,故临床上多用消除半衰期来反映药物消除的快慢,它是临床制订给药方案的主要依据。 按一级消除的药物,半衰期和消除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t1/2=0.693/k

      4.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代表一次用药后的吸收总量,反映药物的吸收程度。可用梯形面积法进行估算药-时曲线下面积。它是评价药物吸收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常被用于制剂的质量评价。

      5.生物利用度(F)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后,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的一种量度,它是评价制剂吸收程度的重要指标。

      生物利用度可以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前者主要用某种非血管给药途径的吸收情况与静脉注射相比较,后者主要用于比较两种制剂的吸收情况,可分别用下式表示:

      式中AUCext和AUCiv分别为血管外给药和静注给药后的药-时曲线下面积,Dext和Div分别为血管外和静注给药的剂量。

      式中AUCT和AUCR分别为服用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时曲线下面积,DT和DR分别为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剂量。

      6.清除率(CL)

      清除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机体能将多少升体液中的药物清除掉,其单位为L/h或L/(hokg),它是反映药物从体内消除的另一个重要的参数。清除率CL与消除速率常数k和分布容积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CL=koVd.

      ☆ ☆☆☆考点9:房室模型

      1.房室模型的基本概念

      将整个机体视为一个系统,并将该系统按动力学特性分为若干个房室,可以把机体看成由若干个房室组成的系统,称之为房室模型。

      房室的划分主要是依据药物在体内的转运速率而确定的,将转运速率相同或相似的组织器官归纳成为一个房室,且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消除是按一级过程进行的,因此房室模型又称为线性房室模型,其动力学过程为线性动力学。

      根据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特性,房室模型可以分为一房室模型、二房室模型乃至多房室模型。一房室模型是指药物可以在体内迅速达到动态平衡,药物在全 身各组织部位的转运速率是相同或相似的,此时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房室,称之为一房室模型。二房室模型则是将机体划分为两个房室,即中央室和外周室。中央室 是由一些血流比较丰富、膜通透性较好的组织(如心、肝、肾、肺等)组成,因此药物易于灌注,药物进入机体后往往首先进入这类组织,血液中的药物可以迅速与 这些组织中的药物达到动态平衡。而把药物转运速度较慢且难于灌注的组织(如脂肪、静止状态的肌肉等)归并成一个房室,称为外周室,这些组织中的药物与血液 中的药物需经一段时间方能达到动态平衡。按一房室模型处置的药物静注给药后,其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呈单指数函数的特征,即半对数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呈直线 关系;按二房室模型处置的药物静注给药后,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现出双指数函数的特征,即半对数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双指数曲线,这是判别一室模型和二 室模型的重要的动力学特征。

      2.一级动力学

      一级动力学是指药物的转运或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即线性关系),即单位时间内转运或消除某恒定比例的药量。药物在体内的转运或消除属于这一 类型,其速率常数分别称为转运速率常数或消除速率常数k.此时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与体内药量无关,为一恒定值。药物大多数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消除基本符合一 级动力学过程,其体内药量的变化速率可用下列方程表示:

      dx/dt=-kX1=-kX

      式中k为消除速率常数,X为体内药量。其特征是

      3.零级动力学

      指单位时间内转运或消除相等量的药物,与药量或浓度无关,也称恒量转运或消除。某些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消除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乙醇和苯妥英钠在 体内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抗坏血酸和甲氧萘丙酸的吸收和分布属于零级动力学过程),其体内药量的变化速率可用下列方程表示:

      dx/dt=-k0X0=-k0

      式中k0为零级消除速率常数,X为体内药量。其特征是药物的消除速率与体内药量无关,其半衰期与体内药量或浓度有关,而不是固定值。其消除半衰期可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tk0/2=0.5C0/k0

      4.一房室模型

      一房室模型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房室,药物进入机体后迅速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并在体内各组织间迅速达到动态平衡,药物在各组织间的转运速率相似,但 达到动态平衡后各组织部位的药量并不一定相等,然后药物按一级过程从体内消除。X0为给药剂量,X为体内药量,k为一级消除速率常数,根据上述的模型,体 内药量的变化速率可用下列微分方程表示:

      dx/dt=-kX

      ☆ ☆☆☆考点10:连续多次给药的时-量曲线和稳态血药浓度

      稳态血药浓度(Css),又称坪值,在临床治疗中多数药物都是重复给药以期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并维持在一定水平。此时给药速率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其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

      1.单次给药时,经4~6个t1/2体内药量基本消除(>96%)。

      2.恒速静脉滴注药物时,血药浓度没有波动地逐渐上升,经4~6个t1/2达到稳态浓度(Css,坪值)。

      3.连续分次给药,即每隔一定时间(如一个t1/2)给予等量药时,血药浓度波动上升,经4~6个t1/2达Css.

      4.首剂加倍(负荷剂量),可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Css.t1/2特长或特短的或零级动力学药物不可用。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辅导精华]抗胆碱药的分类-执业药师辅导  [辅导精华]药物动力学重要参数-执业药师考试…
    [辅导精华]灵芝的药理性能-执业药师  [辅导精华]银杏与药物的相互作用-执业药师
    [辅导精华]赤霉素的使用方法-执业药师  [辅导精华]头孢唑啉钠的用药安全-执业药师
    [辅导精华]依托泊苷的临床应用-执业药师  [辅导精华]喹诺酮类药物-执业药师
    [辅导精华]胰岛素的使用范围-执业药师  [辅导精华]轨道杂化简介-执业药师辅导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0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