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临床医师
药理学笔记讲义——第二十六章 作用于血液的药物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药理学笔记讲义——第二十六章 作用于血液的药物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5 0:19:0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掌握抗凝血药肝素和华法林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熟悉纤维蛋白溶解药链激酶和尿激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了解抗贫血药(铁剂、叶酸、维生素B12)、促凝血药(维生素K)、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苯酸、氨甲环酸)、抗血小板药(双嘧达莫、噻氯匹定)、促白细胞增生药(升高白细胞的药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第一节 抗凝血

  肝素(Haparin):多由肺提取,为一种粘多糖硫酸酯。

  [作用]

  1、抗凝机制:增强抗凝血酶III的抗凝活性,对凝血过程多个环节产生抑制:

  (1)抑制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2)对抗凝血酶;(3)阻止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

  2、抗凝特点:

  (1)口服无效,采用注射给药;(2)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3)作用强大迅速但维持时间短。

  [用途]

  1、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对已形成血栓无溶解作用。

  2、体内外抗凝:用于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血液透析、心导管检查等。

  3、DIC早期治疗:防止各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消耗。

  [不良反应]剂量过大易引起自发性出血,特殊对抗剂:鱼精蛋白。

  香豆素类:华法林(苄丙酮香豆素)、双香豆素、新抗凝

  [作用]

  1、抗凝机制:与VitK结构相似,对抗VitK作用,抑制肝内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Ⅶ、Ⅸ、Ⅹ的合成。

  2、作用特点:

  (1)口服易吸收,故有口服抗凝药称;

  (2)仅体内有抗凝作用;

  (3)作用缓慢而持久,对已形成的凝血因子无效,需待原有凝血因子耗竭后方显效。

  (4)华法林和新抗凝的作用较双香豆素强而快。

  [应用]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不良反应]过量易引起自发性出血,特殊对抗剂:VitK.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1、降低其抗凝作用药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肝药酶诱导剂。

  2、增强其抗凝作用药有:

  (1)能置换其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保泰松、消炎痛、乙酰水杨酸。

  (2)抑制肠道VitK合成的药:广谱抗生素。

  枸橼酸钠

  [作用]

  1、抗凝机制:与血浆钙形成可溶性络合物,使血钙下降而阻碍血凝。

  2、作用特点:(1)体外抗凝;(2)作用迅速。

  [应用]体外全血保存(输血抗凝剂)。

  [不良反应]抗凝血输注过快,可引起低血钙及心功能不全,特殊对抗剂;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

  溶栓酶:β-溶血性链球菌培养液提取,作用机制为激活纤溶酶原,使纤维蛋白溶解而达到溶栓目的。用于动静脉内新鲜血栓。不良反应有严重出血、发热、过敏等。禁用于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术后伤口愈合期。

  第二节 止血药

  一、促进血液凝固过程的止血药

  维生素K

  [种类、来源]

  VitK1:存在于植物苜蓿等中

  VitK2:由腐败鱼粉和肠道细菌产生→脂溶性,需胆汗协助吸收

  VitK3、K4:人工合成,水溶性,不需胆汗协助吸收

  [作用]

  参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Ⅳ、Ⅹ。当VitK缺乏时,合成的上述因子无活性,导致凝血障碍而出血。

  [用途]

  用于VitK缺乏或低凝血酶原所致的出血,VitK缺乏的原因有:

  1、VitK吸收障碍:因胆汁不足而影响吸收如组塞性黄疸和胆瘘病人,应选用注射型K1或K3、K4.

  2、VitK合成障碍:人体主要VitK来源的肠道细菌缺乏和受抑制,如新生儿出血和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前者宜选用K1或K2。

  3、长期大量应用VitK拮抗剂如双香豆素,水杨酸和敌鼠钠等,对肝功能不良疗效不佳或无效。

  [不良反应]

  VitK静注过快可致面红、出汗、胸闷甚至血压剧降,以肌注为宜;K3可诱发G-6-PD缺乏者溶血;K3、K4可致新生儿、早产儿溶血、核黄疸及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二、抗纤维蛋白溶解的止血药

  氨甲苯酸(抗纤溶芳酸;对羧基苄胺;PAMBA)、氨甲环酸(AMCHA)

  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从而抑制纤溶酶的形成,使纤维蛋白不能溶解而止血。适用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高的出血如DIC后期、产后出血及肺、肝、胰、前列腺等手术后出血。用量过大可产生血栓、诱发心肌梗塞。

  三、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

  脑垂体后叶素

  [作用和用途]

  (1)使肺小动脉收缩,有利于肺血管破裂处形成血栓。(2)肠系膜小动脉收缩,降低门静脉血流量和门静脉压。用于肺咯血和上消化道出血。

  [不良反应]血压升高和冠脉收缩等。冠心病、高血压慎用。

  第三节 抗贫血药

  贫血的类型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铁剂

  [机体铁分布]

  体内总铁量约4g,其中血红蛋白铁占60-70%,5%为肌红蛋白等含铁,25%铁储存于肝、脾、骨髓的网状内皮细胞中。故机体缺铁时,对血红蛋白铁影响最大,对血红蛋白铁影响最大,呈现缺铁性贫血。

  [每曰需铁量]

  1、成年男子或绝经期妇女1~1.5mg/日;2、经期妇女约2mg/日;3、孕、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则达5mg/日,对于生长发育快的婴儿可达67μg/kg/日。

  [造成缺铁的原因]

  1、需要量增加;2、铁吸收障碍;3、长期病理性失血。

  【体内过程】

  1.吸收部位及形式:

  (1)部位: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2)形式:Fe2+离子形式吸收

  2.促进铁吸收的因素:酸性物质如胃酸、维生素C、果糖、半胱氨酸等可促进铁盐溶解形成铁离子,促使Fe3+→Fe2+

  3.干扰铁吸收的因素:碱性药,多钙高磷酸盐食物,茶叶、鞣酸,可使铁盐沉淀,四环素则可和铁络合而相互影响吸收。

  【临床应用】

  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口服一周,网织红细胞上升,2~4周血红蛋白明显增加达正常值需1~3月,此后减半量继续半量用药2~3月。

  【制剂类型及选用】

  1.硫酸亚铁片:吸收率高,适用于一般人的轻。中度缺铁性贫血。

  2.枸椽酸铁铵糖浆:吸收率低但刺激小,用于不能吞服片剂的小儿。

  3.右旋糖酐铁针剂:适用重症患者或口服不能耐受或无效者。

  【不良反应】

  1.口服以胃肠反应多见,饭后服可减轻;

  2.肌注可致局部刺激疼痛;

  3.过量可致的中毒。小儿误服1克以上可引起急性中毒(呕吐、腹泻、休克等),2克以便可引起惊厥、死亡。特殊解毒剂:去铁胺。

  叶酸类

  体内转化为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单位代谢的辅酶,参与嘧啶、嘌呤核苷酸合成和某些氨基酸代谢。当叶酸缺乏时,上述代谢合成受阻,导致DNA、RNA合成障碍,细胞分裂成熟受影响,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临床主要用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治疗,对叶酸对抗药如TMP、MTX等所致的贫血应补充甲酰四氢叶酸而不用叶酸治疗;恶性贫血需同时加用维生素B12纠正神经症状。

  维生素B12

  为一组含钴的B族维生素总称,其

  吸收需与胃壁细胞分泌的一种"内因子"糖蛋白结合才能在回肠吸收。缺乏的

  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肠道吸收功

  能障碍或机体需要量增加。

  主要参与体内下列代谢过程:

  1.帮助四氢叶酸类辅酶循环利用:维生素缺乏时,活化型四氢叶酸转化与利用受阻,表现出叶酸缺乏症状。

  2.促使脂肪酸中间产物甲基丙二酸变成琥珀酸,参与三羧酸循环,这与神经髓鞘脂质合成有关。维生素B12缺乏症的神经损害与此有关临床用于治疗恶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神经炎、神经病、肝炎、肝硬化及造血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

  红细胞生成素

  第四节 促凝血药

  维生素K

  【种类、来源】

  VitK1:存在于植物苜蓿等中

  VitK2:由腐败鱼粉或肠道细菌产生脂溶性,需胆汁协助吸收

  VitK3、K4:人工合成,水溶性,不需胆汁协助吸收

  【作用】

  参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VitK缺乏时,合成的上述因子无活性,导致凝血障碍而出血。

  【用途】

  用于VitK缺乏或低凝血酶原所致的出血,VitK缺乏的原因有:

  1.维生素K吸收障碍:因胆汁不足而影响吸收如阻塞性黄疸和胆瘘病应选用注射型K1或K3、K4。

  2.维生素K合成障碍:人体主要维生素K来源的肠道细菌缺乏或受抑制,如新生儿出血和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前者宜选用K1或K2

  3.长期大量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如双香豆素,水杨酸和敌鼠钠等待,对肝功能不良疗效不佳或无效。

  【不良反应】

  维生素K静注过快可致面红、出汗、胸闷甚至血压剧降,以肌注为宜;K3可诱发G-6-PD缺乏者溶血反应;K3、K4可致新生儿、早产儿溶血反应、核黄疸及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第五节 抗纤维蛋白溶解剂

  氨甲苯酸(PAMBA)、氨甲环酸(AMCHA)等。

  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从而抑制纤溶酶的形成,使纤维蛋白不能溶解而止血。适用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高的出血如DIC后期、产后出血及肺、肝、胰、前列腺等手术后出血。用量过大可产生血栓、诱发心肌梗塞。

  第六节 促进白细胞增生药

  Vit.B4

  鲨肝醇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第七节 血容量扩充剂

  右旋糖酐:根据分子量分为中、低和小分子量右旋糖酐三种。

  【作用和用途】

  1.扩充血容量:分子量大不易透出血管外,产生胶体渗透压,组织间水份转移至血管内而扩容。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以中分子量为佳。

  2.低分子或小分子量右旋糖酐易从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发挥渗透性利尿作用,可防止急性尿闭。

  3.阻止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低分子量右旋糖酐可附着于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阻止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具有改善微循环,用于防止DIC形成和血栓栓塞性疾病如脑血栓形成和心肌梗塞。小分子量作用更强。

  【不良反应】

  少,偶有过敏反应,以分子量大者多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2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