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临床医师
临床业医师《神经病学》小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临床业医师《神经病学》小脑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5 0:21:2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小脑位于后颅窝内,上方为小脑幕,下方为小脑延髓池,小脑与脑干之间为第四脑室。

  小脑的组成

  古小脑:绒球小叶结,主要与前庭核联系前庭小脑

  旧小脑:蚓部,主要接受脊髓的传入纤维脊髓小脑

  新小脑:小脑半球主要与大脑联系:传入和传出脑桥小脑

  小脑传入神经纤维:苔藓纤维和攀缘纤维。

  (攀缘纤维大多起源于对侧的下橄榄核,终止于浦肯野细胞。脊髓、桥脑核、前庭核、小脑核等传人纤维组成苔藓纤维,终止于颗粒细胞)小脑唯一传出神经纤维:浦肯野细胞轴突。

  浦肯野细胞

  小脑对运动的调节

  主要环路:小脑齿状核→经结合臂交叉→对侧丘脑→对侧大脑运动皮质区→对侧额、枕、顶、颞桥小脑束→对侧脑桥核→交叉→同侧桥臂→同侧小脑

  小脑对运动功能有增强作用,病变导致肌肉张力下降等表现。

  小脑支配同侧肢体的运动,双交叉。病变导致同侧肢体的小脑征。

  小脑与脑干连接——3对小脑角

  小脑下脚(绳状体)与延髓连接。接受脊髓的传入纤维。

  小脑中脚(桥臂)与脑桥连接。接受大脑的传入纤维。

  小脑上脚(结合臂)与中脑连接。传出小脑纤维。

  经小脑下脚传入小脑的纤维:(1)本体感觉传导系统(下肢和上肢),达蚓部,接受同侧。(2)前庭小脑纤维,达绒球小叶结,接受同侧。(3)下橄榄核小脑攀缘纤维,达小脑半球,接受对侧。

  小脑中脚(桥臂)接受对侧大脑的传入纤维。额桥小脑束,经内囊前肢,中脑大脑脚内侧1/5部,脑桥核,交叉到对侧小脑半球。枕桥小脑束,顶桥小脑束及颞桥小脑束,经内囊后肢后1/3部,中脑大脑脚外侧1/5部,脑桥核,交叉到对侧小脑半球。小脑上脚(结合臂)

  小脑齿状核,经结合臂交叉,达对侧丘脑后,投射至对侧大脑运动皮质区。因大脑支配对侧,故小脑功能损害仍表现在同侧。

  额上回与额中回的前部→半卵圆中心→内囊前肢→中脑大脑脚内侧1/5部→脑桥核交叉→桥臂→对外侧小脑半球。

  枕叶,顶叶,颞中回与颞下回的后部→半卵圆中心→内囊后肢后1/3的后部→中脑大脑脚外1/5部→脑桥核交叉→桥臂→对侧小脑半球。

  小脑生理功能

  小脑不直接负责运动活动,也不能发起运动,它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其它部分对运动的输出而实现其功能。

  最主要的生理功能

  调节躯体平衡,

  肌张力(同侧肢体)

  使运动协调(同侧肢体)。

  小脑损害的临床表现

  小脑损害本身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小脑性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和肌张力减低。

  其中以小脑性共济失调最主要、最有特异性。

  急性小脑损害较慢性损害的小脑缺陷症状明显,这是因为小脑机能有较强的代偿能力。

  小脑损害其它常见的表现是头痛、恶心、呕吐和视乳头水肿,这些都与继发颅内高压有关。

  姿势和步态的异常及平衡障碍

  为小脑最常见的症状。

  病人站立时两脚分开,摇晃欲倒,即使睁眼也不能并足站立。行走时两脚分开,步态蹒跚,左右摇摆,如醉汉样。

  进行Romberg征检查时,于闭目或睁目时均明显不稳。

  所谓躯干性共济失调,又称姿势性共济失调,主要是躯干不能保持平稳,严重时甚至难以坐稳或不能坐立,常需举起上肢以维持平衡,但四肢的共济失调可不明显。

  小脑性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指运动在方向、速度、幅度和力量上不规则或失调,尽管肌肉的力量正常或接近正常。

  共济失调有别于肌肉麻痹和失用症。

  共济失调运动常能执行,但不完善。

  肌肉麻痹在一切尝试运动中均丧失活动能力。

  失用症则是丧失某些活动能力,而另一些保留。

  小脑性共济失调特征的症状和体征

  意向性震颤:肢体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

  快复及轮替动作异常:运动不能向正常那样立即开始和结束,周期性的交替动作执行的很慢,在最初几次交替后,次序经常被打断,以至于病人不能连续进行。

  小脑性共济失调特征的症状和体征

  精细动作不能:患者不能作内容复杂的动作,例如穿针引线。

  辨距不良:不能精确地估计目标所必需的运动度,通常不是超越目标就是未达目标

  不能到达预定目标称辨距不足

  超过目标则称辨距过度。

  小脑性共济失调特征的症状和体征

  眼球震颤:大多数为粗大的水平性眼震。

  一般眼震仅在向两侧注视时出现,眼球震颤的快相指向"损毁性"病灶的同侧或"刺激性"病灶的对侧。

  眼球震颤为眼球运动肌的共济运动失调,是小脑病损常见体征。

  小脑性共济失调特征的症状和体征

  小脑性言语障碍由于唇、舌、喉肌等言语肌的共济失调和肌张力减低,表现音节被拆开,发音缓慢而不连贯,讲话断断续续,忽高忽低,称爆发性语言或吟诗状语言。

  书写障碍:表现字迹笔画不匀,愈写愈大,称为大写症。

  小脑性共济失调特征的症状和体征

  肌张力减低

  可导致膝腱反射呈钟摆样来回摆动多次。

  在患者前臂屈曲抵抗外力收缩时,如果外力突然撤去,患者前臂不能立即停止对抗外力,而出现打击自己面部或身体的动作,即回弹现象或反击征。

  行走时上肢摆动的幅度可增大。较小的力量即可使肢体移动。肌张力过低可使关节过度弯曲,腱反射减弱,肌力也可减低。

  中线区小脑缺陷:蚓部和绒球小结叶病变

  主要表现平衡失调和躯干性。共济失调。

  以头颈晃动,身体摇晃,步态紊乱为特征。

  但当躯体被牢固地捆绑住后,单个肢体的运动正常或出现较轻的共济失调。

  不对称的损害,可产生暂时的姿势和头部位置的变化,病人向病灶侧摔倒或行走时向病灶侧偏离,

  若眼震方向恒定,则快相指向病侧,这迷路损毁相反。

  见于蚓部髓母细胞瘤、慢性酒精中毒。

  外侧区小脑缺陷:新小脑病变

  主要表现病灶同侧的

  小脑性共济失调和

  肌张力减低。

  见于小脑的星形细胞瘤、血管疾病、脓肿、创伤等。

  小脑的传入和传出通路的损害

  与小脑内在的损害难以区别。

  额叶或额桥小脑束:病灶对侧小脑征

  表现如同小脑性共济失调,但通常不如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明显,较少伴眼球震颤;常伴有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阳性,及精神症状、强握反射和强直性阳反射等额叶损害表现。

  见于额叶胶质母细胞瘤等。

  脊髓小脑束:病灶同侧小脑征

  见于遗传性共济失调也称脊髓小脑变性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2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