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临床医师
  • 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知识点辅导:传染病学(流行性乙型脑炎)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5

    概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蚊虫传播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为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蚊虫是传播媒介,好发于儿童,流行于夏秋季,临床上以高热、惊厥、昏迷为特征。重症常发生呼吸衰竭,并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病原学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乙脑病毒是虫媒病毒乙组的一种,形态结构属披盖病毒科黄病毒属。为RNA病毒,结构分为核心、套膜及刺突三部分。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人和动物特别是某些家畜、家禽都可做为传染源。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主要经蚊虫叮咬而传播,三代喙库蚊是我国的主要传播媒介。

    3.易感人群

    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产生较持久的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

    4.流行特点

    ①地区分布 ②季节分布 ③人群分布

    发病机制

    人被带毒的蚊虫叮咬后,病毒进入体内,经淋巴管或毛细血管到达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在单核吞噬细胞内繁殖,达一定量后即进入血循环,形成病毒血症,在某些情况下如机体的防御功能(特别是血脑屏障)减退或病毒数量多、毒力强,病毒突破血脑屏障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出现脑炎症状。

    病理

    肉眼可见脑膜及脑组织充血、水肿,重者可见点状出血及软化灶;镜下可见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以及血管周围环状出血;神经细胞变性、肿胀,可见核溶解,胞浆虎斑消失,甚至神经细胞坏死;胶质细胞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可出现神经细胞吞噬现象,血管周围由于淋巴细胞及大单核细胞的浸润形成的“血管套”。

    主要病变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存在于大脑以至脊髓,而以大脑皮质、丘脑、中脑病变为主,部位越低病变越轻,脊髓病变常较轻。

    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日,一般为7~14日。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起病大多急骤,典型病例临床经过可分为四期:

    1.初期

    病程的第1~3日。起病急骤,体温迅速升高,三日内可达39℃~40℃或更高,且稽留不退,伴头痛、恶心、呕吐、倦怠及嗜睡,但神志清楚。

    2.极期

    病程的4日~10日。此期可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颅内高压及脑膜刺激征、其他神经系统表现等症状,极期一般持续4~7日,多于病程第7~10日左右体温开始下降,病情迅速改善而进入恢复期。

    3.恢复期

    病程的8~12日。体温于2~5日内降至正常,精神及神经症状日渐好转,一般于两周左右完全恢复。重者于6个月内恢复。

    4.后遗症期

    发病半年后部分患者仍有意识障碍、失语、强直性瘫痪、扭转痉挛、精神失常者称为后遗症。

    5.临床类型

    根据临床表现及经过的不同,可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极重型,但随着病程的动态进展,可能由轻型、普通型向重型甚至极重型转化。

    诊断与鉴别诊断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1.诊断

    ① 流行病学资料

    严格的季节性(7~9月),10岁以下多见。

    ② 临床表现

    起病急,高热伴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阳性。

    ③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脑脊液压力高,细胞数轻度增高,蛋白稍高,糖及氯化物正常;血清或脑脊液特异性抗体IgM阳性可早期诊断。

    2.鉴别诊断

    ①结核性脑膜炎 ②化脓性脑膜炎 ③中毒型菌痢

    治疗

    1.一般治疗

    患者应住院隔离治疗,采取措施使室温降至30℃以下。一般成人每日供给1500ml~2000ml液体,小儿每日50~80ml/kg 体重/日为宜,含钠量为1/5~1/3。应给予流质饮食及清凉饮料。注意病情变化,对昏迷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吸痰,防止褥疮及肺炎的发生。

    2.对症治疗

    ① 退热

    一般措施难以奏效,应采取综合性降温措施,使体温控制在38.5℃以下为宜。

    ② 亚冬眠疗法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对高热持续不退、反复惊厥抽搐的患者此法有降温、镇静、止痉的作用,并能使脑组织耗氧量下降,减少脑组织损害。应注意有抑制呼吸中枢及咳嗽反射,使呼吸道分泌物聚集的缺点,使用时要权衡利弊。

    3.抗惊厥

    高热所致者以降温为主;昏迷痰阻者应注意吸痰、吸氧;脑水肿引起者应以脱水降颅内压为主;由脑实质损害引起者则应及时给予镇静剂。镇静剂选地西泮、水合氯醛、异戊巴比妥钠(阿米妥钠)等。

    4.呼吸衰竭的处理

    处理时以纠正通气障碍为主。轻型患者可定时翻身、拍背、引流、吸痰、控制感染、吸氧、应用呼吸兴奋剂等,重症患者特别是深昏迷、老年、儿童或呼吸道有大量分泌物痰阻者应采取气管切开甚至人工辅助呼吸。

    5.颅内高压的处理

    常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剂量均为1~2g/kg 体重,15~30分钟内推完,每4~6小时1次,反复脱水者应注意补钾。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2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