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临床医师
  • 执业医师辅导精华内科学——胃泌素瘤(1)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5

      「概述」

      胃泌素瘤(gastrinoma)是一种具有分泌胃泌素功能的肿瘤,其临床表现为胃液、胃酸分泌过多,高胃泌素血症,多发、非典型部位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和或腹泻等综合征群。上述综合征群由zollinger和ellison于1955年首先报道,故命名为。此征可由分泌胃泌素的肿瘤(胃泌素瘤)或胃窦g细胞增生所致由前者引起的则称之为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ⅱ型,而由后者引起的则称为ⅰ型。约20%的胃泌素瘤患者可表现为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ⅰ型的症候群,或称ⅰ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诊断」

      (一)临床诊断 有下列表现者应怀疑本病:①顽固、多发、非典型部位的消化性溃疡,尤其是胃大部切除术后迅速复发的消化性溃疡。②消化性溃疡伴有腹泻。③有异常粗大胃粘膜皱襞、变粗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皱襞。④消化性溃疡伴其它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

      (二)定性诊断

      1.胃液分析 有一定价值。夜间12小时胃液总量>1000ml,(正常人<100ml)。基础酸排量(bao)>15meq/h,胃大部切除术后bao>5meg/h.本病患者的胃内的壁细胞几乎全部处于最大刺激状态,故对五肽胃泌素的刺激不再发生强力反应,最大酸排量(mao)无明显增加,使bao/mao>60%。

      2.血清胃泌素测定(放射免疫法) 是特殊的诊断手段,在正常人和消化性溃疡病患者中空腹血清胃泌素为50~150pg/ml,本病常>500pg/ml,甚者高达1000pg/ml.当空腹血清胃泌素>1000pg/ml,伴有相应的临床症状者,可确立本病诊断。恶性贫血患者的空腹血清胃泌素显著增高,平均值为1000pg/ml,甚至高达10000pg/ml.其它如胃窦g细胞增生、肾功能衰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萎缩性胃炎、残留胃窦及h2受体阻断剂酸泵抑制剂的治疗,均可使血清胃泌素增高,应注意鉴别。

      通过胃液分析和血清胃泌素的测定,约95%以上的患者可确立诊断。

      3.激发试验 适用于怀疑本病而空腹血清胃泌素轻度升高者。其方法有三种。

      (1)胰泌素(secretin)试验:为激发试验中最有价值者,既省时又少不良反应。常用secretin2u/kg静脉注射后,每隔5分钟分别测定血清胃泌素的浓度,患者注射后5~10分钟血清胃泌素值可升达500pg/ml.胰泌素能抑制胃酸分泌,故在胃窦g细胞增生和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胰泌素试验时胃泌素和胃酸均可降低,或无变化或仅轻度升高。

      (2)钙输注试验:用钙离子可刺激肿瘤释放胃泌素。常用葡萄糖酸钙12~15mg/kg,静脉滴注,持续3小时,每隔30分钟分别测定血清胃泌素的浓度。患者常于滴注后3小时血清胃泌素值达高峰,大量增加常>400pg/ml.有高钙血症者忌作此试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可少量升高,胃窦g细胞增生者其结果无一定规律性。

      (3)标准试餐试验:常以面包一片,牛奶200ml,煮鸡蛋1只,干酪50g(含脂肪20g,蛋白质30g,碳水化合物25g)为标准试餐作刺激剂。进餐后每隔15分钟分别测定血清胃泌素的浓度。患者于试餐后血清胃泌素无增加或极少增加,增加值<空腹血胃泌素的50%,而胃窦g细胞增生者血清胃泌素可增加2倍以上。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呈中度增加。

      (三)定位诊断

      1.b型超声波、ct、mri、111in-pentetreotide扫描 属无创伤性检查,应首先采用,有助于胃泌素瘤的定位和瘤体大小的诊断。

      2.纤维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 可发现上消化道溃疡和粘膜皱襞的变化,也可发现存在于胃、十二指肠和胰腺内的胃泌素瘤。

      3.选择性血管造影术 是在上述检查阴性时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常经腹腔动脉插管行肠系膜上动脉和胰血管造影术,约50%病例可有阳性表现。

      4.经皮经肝门静脉插管抽血样本(ptpvs)可分别收集胰、十二指肠、空肠静脉血来测定胃泌素浓度,有助于定位诊断。

      5.手术探查 应仔细探查胰腺、十二指肠、脾门、肝脏及其附近淋巴结有无肿瘤存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术中进行超声探查,及经门静脉插管分别收集胰及十二指肠静脉血液,测定其血清胃泌素的浓度,对定位有一定价值。未发现肿瘤者,可取胰腺活组织作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以鉴定有无胰岛细胞增生及微小腺瘤病。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2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