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临床医师
  • 前列腺肥大症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临床执业医师辅导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5

     

      前列腺肥大症,为男性膀胱颈部梗阻重要病变之一。就其病理言之,叫做前列腺增生(Prostatic Hypertrophy)更为适当。但习惯上前列腺肥大之名较为流行,故仍沿用此名。另外有良性前列腺肥大之名,意示和前列腺恶性肿瘤相区别。看来不致造成混淆,故亦省略。前列腺肥大症为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在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生活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发病数必然逐渐增加。前列腺肥大症虽系良性病变,但由于在泌尿系所造成之梗阻,影响排尿,直接威胁肾脏功能,对患者的健康与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且前列腺肥大常需手术治疗,而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血管硬化,心肺功能不全等情况,确实给病人带来沉重负担。故本病在老年医学疾病防治中,是重要的问题之。前列腺肥大症在我国并非少见,国内尚缺少较全面的统计数字,我院在1960及1961两年内收治泌尿科病人697例,其中前列腺肥大症33例,约占泌外住院人数4.6%。山东大学医院泌外8年内收治54例,上海15个医院5年内收治241例,上海仁济医院5年内收治58例。就世界各国民族的发病情况而言,则有所不同,黄种人发病率低于白种人,白种人与黑种人大致相同,且发病年龄较黄种人提前十年,40岁以上即可发病,且随年龄而递增;病例中40~49岁者占10%、50~59岁占20%。

      病原学

      关于前列腺肥大的病因,迄今未能了解清楚。以前有人(Carleton)认为前列腺肥大与过度的性生活,情欲放纵,生活散漫,后尿道炎症未能彻底治疗,尿道梗阻及睾丸功能异常有关。现在看来很难说有何关系。Virchow曾将肥大的前列腺体描写成为“肌瘤”或“腺瘤”,用新生物的学说来解释前列腺肥大,以后Deming(1935)及Moore(1943)等人对此学说提出异议,认为新生物是组织的异常肿块,生长迅速且无规律;而增生则是组织细胞的肥大,常以补偿同类组织的损失,或代偿同类组织之功能不足。在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和脑垂体,均可见有类似情况。其它尚有动脉硬化学说,感染学说,新陈代谢及营养条件学说,均难以说明问题之实质,比较能够说明问题的还是内分泌学说。

      内分泌学说,很早以前就有人观察到前列腺的发育与睾丸关系密切。切除两侧睾丸,可使前列腺萎缩。青春期前将垂体破坏,前列腺亦停止发育。大量应用女性素,可使前列腺萎缩。大家都承认前列腺增生系由于性腺内分泌的紊乱,但迄今仍缺少化验数据以说明此一问题。对于内分泌紊乱的细节,理解也不确切。比如检查正常男性精索内静脉血中睾丸酮的含量为0.025~1.6μg%之间。在30~80岁过程中,此数值逐渐减少(Finkelstein 1961)。另外测定尿内17酮醇排出量,50~70岁仅为男性青年排出量的40~55%(Mac Donald1962)。但测定患者男性激素之含量,所得结果甚不一致,有者低,有者高,有的没有变化。Lacssagne(1933)曾认为雌性激素可能是前列腺肥大的病因。前列腺肥大产生于前列腺的侧叶及中叶等“髓质部”而不使髓质部退化;而“皮质部”并无影响。Huggins认为是由于雌性素使雄性素的作用减低,从而使髓质部退化;而“皮质部”即后叶对雄性素反应阈低,故仍维持原状。男性体内之雄性素及雌性素同时产生于睾丸及肾上腺皮质,并受垂体内分泌的控制与调节,以维持其平衡关系。从治疗之效果来看,女性素及阉术对正常前列腺及前列腺癌之作用较为可靠。对前列腺肥大之作用,则不恒定。使用男性素或男性女性素联合使用治疗前列腺肥大症,均不能得到可靠的效果。综上所述前列腺肥大症与性腺内分泌的紊乱有密切关系,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明确。

      病理改变

      前列腺肥大可起源于尿道腺或前列腺体,起源于前列腺体者,多发生于中叶及侧叶,极少发生于前叶,从无发生于后叶。肥大的腺体结节,可能大而软或小而硬,视腺组织与肌肉纤维之比例而定。肥大之腺体结节,将周围正常腺组织压迫形成假性前腺包膜(包科包膜),此包膜甚厚,较为坚实,和肥大腺体结节之间有明显界限,易于手术剥离。临床常见的肥大腺体结节类型有:

      1.两侧叶型:两侧叶腺体肥大突起,向中央对挤尿道,如两侧叶肥大对称,则使尿道弯曲不明显,排尿障碍主要由于两侧并挤之结果。

      2.中叶型:前列腺中叶肥大,在膀胱颈部后面向膀胱内突出,向前压迫尿道,并使之弯曲延长,极易产生排尿障碍。并在肥大腺体之后上膀胱内,形成一前列腺后凹,早期即可出现大量残余尿。

      3.侧叶及中叶型:兼有以上两种情况,排尿症状发生较早,影响较重,导尿管放入亦常较困难。

      4.侧叶中叶及前叶型:完全如类型3,由于前列腺体前叶有肥大,使肥大之腺组织融合成完整之环形;其中包括两侧叶、中叶及前叶,但由于前叶本身细小,肥大之腺组织亦甚有限,质块之绝大部分,仍系来自侧叶及中叶。

      5.颈下叶型:尿道腺体发生肥大,常呈较小结节,散在于膀胱颈部,可单独存在,亦可合并以上诸类型存在。

      腺体肥大结节组织学检查,对可见肥大结节内包含不程度的增生腺体、纤维组织、及肌肉组织的增生。腺体增生常为主要成分,腺体增大,腺管上皮增生呈乳头状向囊内突出,但腺体之间质组织只有少量增加。另外一种情况是肥大之腺体结节主要由纤维肌肉组织增生,此种质块常较小而硬。从其中所含各种组织之多少,可分为纤维腺样瘤型,纤维肌腺瘤型,平滑肌瘤型,间质型等。

      前列腺肥大之为病,主要是肥大的腺体,在膀胱颈部造成梗阻,产生排尿障碍。如排尿障碍长时间不得解除,则可影响肾脏功能,导致不良后果。前列腺肥大产生梗阻之机制,由于肥大腺体在膀胱颈部挤压尿道,并可使之弯曲延长,形成阻塞或活瓣作用使之排尿不能。因此腺体肥大的程度并不与梗阻严重程度成正比。较大的一侧叶增生,可不产生明显梗阻症状;而较小的中叶肥大,可产生严重的排尿障碍。

      当梗阻之初期,膀胱逼尿肌产生代偿性的增生肥厚,加强膀胱收缩力,以克服排尿之阻力。但此种代偿能力有一定程度,梗阻如长时期不得解除,终渐导致膀胱逼尿肌代偿衰竭,膀胱扩大,肌束突起形成小梁,小梁之间则形成陷凹小室,以至憩室形成。此种改变影响至输导管入膀胱处,破坏了该处的活瓣作用,以致产生膀胱输尿管逆流,致使输尿管扩张肾盂扩大积液,直接影响肾功,出现氮质血症。此外由于长时期排尿障碍,膀胱内常有多量残余尿,甚至合并结石及泌尿系感染。全身则由于长时期排尿费力,甚易合并疝、痔、及肺气肿等。

      临床表现

      如前所述前腺肥大症之症状,主要为排尿障碍症状,其表现:

      1.尿频尿急:发病之早期,常为尿次增多,特别是夜晚起尿次数增多引起患者注意。概由于膀胱颈部充血水肿及残余尿,致使膀胱容量减少所引起。当有炎症存在或伴发结石时,则有尿急尿痛出现。

      2.排尿困难:特点表现为起尿缓慢,射尿无力,尿线滴沥,淋湿裤子鞋子,使患者不便直立排尿而取蹲位,进而至于分段排尿,即闭气用力排尿时,勉强能排出,稍一缓歇,尿流即行中断。

      3.尿失禁:残余尿之量不断增加,当有大量残余尿时,常有充盈性的尿失禁(假性尿失禁),经常有尿液滴沥,使患者裤子经常沾湿,甚为痛苦。

      4.急性尿潴留:在以上所述排尿障碍的基础上,随时可有发生急性尿潴留之情况,使病人完全排尿出,胀痛难妒忌,迫使患者来院急诊。引起急性尿潴留之诱因,常为气候变化、受凉、劳累、饮酒等情况。故本病虽无季节因素,但产生尿潴留使患者不得不来急诊,常在秋冬天凉季节。以上皆为排尿障碍症状,此外可有尿液改变及合并症状如:

      5.血尿:肉眼血尿本病不常见有,少数病例由于膀胱颈部梗阻,静脉回流受阻,在膀胱内产生静脉曲张,以至“膀胱痔”之形成,则有时血管破裂,产生大量出血。其合并有结石形成或肿瘤发生者,肉眼血尿亦不可避免。

      6.由于经常用力排尿所引起之合并症:如疝、痔、脱肛、下肢静脉曲张、肺气肿等合并症,均可发现。

      7.晚期症状:由于肾功亏损、衰竭引起之氮质血症、酸中毒、高血压、食欲不佳、贫血消瘦、以至心衰、脑血管病症状等,均可见有。

      8.检查发现

      (1)患者皆为高龄男性,一般在50岁以上。

      (2)查体时可于下腹部查见膨大之膀胱。

      (3)肛指检查时,可触知前列腺肿大高起,中央沟消失或两侧增宽。于肥大腺体之上缘,常可触及胀大之膀胱。

      (4)尚可查见有疝、痔、脱肛等合并症之体征。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2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