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临床医师
  • 钩端螺旋体病的并发症及诊断鉴别——临床执业医师辅导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5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鼠类、猪及其它家畜为主要传染源。钩体随带菌动物尿排出,污染水源,人在接触疫水时,通过皮肤、粘膜而感染。发病多在夏秋割稻季节或在大雨洪水之后。

      1.流行病学 夏秋季节,流行地区,病前3周内有疫水接触史。

      2.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在1~3周。

      ⑴败血症期:起病至1周左右,血液中存在钩体。本期可有以下几种临床类型:①普通型。突然畏寒、寒战、发热,呈稽留或弛张热型。全身酸痛,腓肠肌疼痛尤为显著。患者衰弱无力,眼结合膜充血,但不痒亦无分泌物。表浅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多见。少数重症患者毒血症显著,于发病2~5日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进入休克。常伴有吐泻,而发热、充血等症状不明显。②肺出血型。败血症出现3~5日,开始咳嗽,痰带血丝。患者面色苍白,心慌烦躁,呼吸、心率加快,肺湿啰音进行性增多,此为肺大出血先兆。数小时内可发展至面色极度苍白、唇发绀、肺满布湿啰音。咯血频作,若未能控制,可发生口鼻大量涌血,呼吸困难或因呼吸道为血块梗阻而窒息。③黄疸出血型。发病3~6病日,开始出现黄疸,肝肿大伴压痛。黄疸于10病日左右达高峰,重者可发生肝坏死。重症常有鼻衄、皮肤粘膜出血、呕血、便血、尿血、阴道出血等。尿中常见细胞、蛋白、管型。重者尿少、尿闭,发生尿毒症、酸中毒。④脑膜脑炎型。发病4~7日,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脑脊液细胞数稍增多,蛋白轻度增加,可分离出钩体。少数重症患者呈现脑炎症状,发生昏迷、惊厥,甚至循环、呼吸衰竭。

      ⑵免疫反应期:约在发病1周左右,出现免疫反应,再度出现短期发热,部分病例出现眼葡萄膜炎、视神经炎,少数于发病数月后出现脑动脉炎,引起头痛、瘫痪、失语等神经症状。

      3.实验室检查

      ⑴血象: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⑵病原分离:取早期病人血液接种柯索夫培养基,分离钩体。

      ⑶血清学检查:①凝集溶解试验,效价1∶400以上为阳性;双份血清效价呈4倍以上增长者可确诊。②乳凝试验、反向乳凝试验可作快速诊断。

      4.本病须与细菌性败血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鉴别。

      并发症

      大体上说,发生于疾病早期和中期者称为并发症,发生于晚期者称为后发症。本症的并发症仍以眼部和神经系统为突出。

      辅助检查

      (一)常规检查与血液生化检查 无黄疸病例的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升高;黄疸病例的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半数在10×109~20×109/L,最高达70×109/L,少数病例可出现类白血病反应。中性粒细胞增高,多数在81%~95%之间;出血患者可有贫血、血小板减少,最低达15×109/L.尿常规检查中70%的病人有轻度蛋白尿、白细胞、红细胞或管型出现。黄疸病例有胆红素增高,2/3的病例低于342μmol/L以下,最高达1111μmol/L.一般在病期第1~2周内持续上升,第3周逐渐下降,可持续到一个月以后,血清转氨酶可以升高,但增高的幅度与病情的轻重并不平行,不能以转氨酶增高的幅度作为肝脏受损的直接指标。50%的病例有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平均值是正常值的5倍)。

      (二)特异性检测

      1.病原体分离 钩体不易着色,一般显微镜很难观察到,必须采用黑底映光法直接查找钩体。在发病10天内可从血液及脑脊液中分离出钩体。第二周尿中可检出钩体。钩体从体液或组织中分离需要特殊的实验室技术和培养基。

      最近用超速离心集菌后直接镜检法、荧光抗体染色法、原血片镀银染色法及甲苯蓝染色等方法直接检查病原体,可达到快速诊断目的,阳性率在50%左右,有助于早期诊断。

      动物接种是一种分离病原体的可靠方法,将患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接种于动物(幼年豚鼠和金黄地鼠)腹腔内,晚期病例可用尿液接种于动物腹部皮下。接种3~5天,用暗视野检查腹腔液,亦可在接种3~6天时取心血检查。动物接种的阳性率较高,但所需时间较长,所需费用大。

      2.血清学试验

      ⑴凝集溶价试验(凝溶试验):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需不同型别活菌操作,凝集素一般在病后7~8天出现,逐渐升高,以超过1∶400效价为阳性,可持续数月到数年。间隔两周双份血清,效价增高4倍以上为阳性。

      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比凝溶试验阳性出现时间更早和更灵敏。发现显微镜凝集试验与ELISA的总符合率达86.2%.近年来国外已普遍采用钩体IgM抗体技术,有高度特异性。

      ⑶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将从钩体菌体中提取的一种抗原成分,将其吸附于人“O”型红细胞表面致敏,遇到同种抗体,即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本试验具钩体感染的属特异性而无群或型的特异性,较凝溶试验阳性出现早,操作简便,不需特殊设备,适合基层推广应用。

      ⑷间接红细胞溶解试验:用钩体抗原物质将新鲜绵羊红细胞致敏,在补体存在的条件下与含有抗体的血清混合时发生溶血,较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的灵敏性为高。

      ⑸间接荧光抗体法:此法是将标准钩体菌株作成涂片,然后将检测病人的血清滴在已知菌株的玻片上,经洗涤,如病人血清中具有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再用抗人球蛋白荧光抗体与此复合物结合,发生荧光,即为阳性,此法无型特异法。本法检出抗体时间及阴转时间均较显凝试验抗体为早,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意义。

      上述各项检测,均是用已知钩体抗原检测血中出现的相应抗体,不能做到早期诊断。近年来开展了乳胶凝集抑制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与间接荧光抗体染色试验等可以测出血中早期存在的钩体,已取得了早期诊断的初步成果。

      3.早期诊断

      ⑴钩端螺旋体DNA探针技术:早已应用于临床,schoone等1984年证实,用黄疸出血群哥本哈根型Wijnberg株DNA制备探针,可在硝酸纤维素滤膜上检出2pg的同源DNA.且致病性钩体不同血清群PatocⅠ株呈交义杂交现象。作者认为DNA探针杂交技术是一种敏感性高的早期诊断方法。

      ⑵DNA基因扩增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的DNA扩增技术目前已引入钩体病的诊断领域。因PCR只要有引物便可进行试验,且方法简便,并适用于大数量标本的流行病学调查。VanEys等1989年用PCR扩增技术对哈焦型钩体感染的牛尿作了检测研究,提出PCR DNA扩增技术完全可作钩体病诊断的一个新型方法。

      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因而早期诊断较困难,容易漏诊、误诊。临床确诊需要有阳性的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结果,而这些特异性检查往往又需时日。所以为了作好诊断,必须结合流行病学特点、早期的临床特点及化验等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其他疾病鉴别。

      (一)发热 应与其他急性发热性疾病鉴别的有:伤寒、流感、上感、疟疾、急性血吸虫病、恙虫病、肺炎、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等。除依靠临床特点外、流行病学病史、蛋白尿以及氮质血症的出现,往往对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

      (二)黄疸 应与黄疸型肝炎鉴别。肝炎是以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为显著,无眼结合膜充血和腓肠肌压痛、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肝功能ALT、AST明显异常、CPK不增高。流行病学史和血清学试验可资鉴别。

      (三)肾炎 有肾脏损害而无黄疸的钩体病患者需与肾炎相鉴别。钩体病具有急性传染性热性发病过程,有结合膜充血、肌痛明显,血压多正常,无浮肿。

      (四)肌痛 应与急性风湿热相鉴别。急性风湿热的疼痛多分游走性的关节疼痛,而钩体病的肌痛以腓肠肌为基。

      (五)出血或咯血 出血可与上消化道出血、血尿、白血病、血小板减少及再生不良性贫血等疾病鉴别,可通过周围血象及骨髓检查、GI检查等手段与出血性疾病相鉴别。咯血应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肿瘤等疾病鉴别,通过肺部X线摄片或CT等检查加以区分。

      (六)脑膜脑炎 脑膜脑炎型钩体病与流行性乙型脑炎都在夏秋季流行,都无疫水接触史,亦无全身酸痛、腓肠肌压痛、结膜充血及淋巴结肿大等。乙型脑炎病情凶险、抽搐、昏迷等脑部症状比钩体病明显,尿常规、肝功能多正常。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2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