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临床医师
  •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辅导精华:手足口病

    作者:jaminsu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2/2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又称水疱疹病及口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及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该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一、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和体征

      ⑴一般症状:潜伏期一般2~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数在38℃左右,持续2~3天,少数病人3~4天以上。有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几乎都有发热,且持续时间长。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及头痛等症状。

      ⑵口腔及咽部疱疹: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多为散在的大米粒大小的疱疹,周围绕有红晕,1~2天后因疱疹溃破形成溃疡可出现口痛、咽痛、拒食及厌食等。

      ⑶手掌、足跖部皮疹:皮疹有离心性分布的特征,主要发生在手掌、足跖部,有的患儿在臀、膝、踝、肘、腕等部位也可见到。先为玫瑰色红斑、斑丘疹,可变成疱疹。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手足远端部位的斑丘疹和疱疹一般无疼痛和痒感,愈后不留痕迹。

      2.不典型、散发型病例:出疹只表现在患者身体某一个部位上,斑丘疹或疱疹稀疏且不典型,往往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须进行病原学和血清检查。

      3.合并症 有的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驰张性麻痹、肺水肿等,但以无菌性脑炎及心肌炎最为常见。

      二、医技检查

      1.血液检查的细胞总数一般正常或偏高,分类时淋巴细胞较高,中性粒细胞较低。

      2.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时,脑脊液细胞数可增多,蛋白升高。

      3.发病后从粪便、咽喉漱口液分离或检测到相关病毒。

      4.从脑脊液或疱疹液分离或检测到相关病毒。

      5.从早期血清中检测出相关病毒IgM抗体。

      6.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的增长。

      三、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暴发或散发,流行季节当地托幼机构及周围人群有该病流行,发病前患者有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史。多为5岁以下婴幼儿,年长儿及成人较少。

      2.临床特点:手、足、口皮肤、黏膜出现典型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并伴有卡他性症状。

      ⑴全身症状轻,有低热、厌食、口痛。

      ⑵口腔黏膜有散在小疱疹,破溃后成溃疡。常见于舌、颊及硬腭,偶或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及咽部。

      ⑶皮疹初为斑丘疹,后转为小疱疹,2~3天后吸收,不留痂。多见于手、脚、掌背;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偶见于躯干。皮疹数量由几个到几十个。

      3.实验室检查

      ⑴病原为柯萨基A群5、9、10、16型;B群3型、71型,以A16型多见。可自患者咽部分泌物及粪便中分离出病毒。

      ⑵双份血清中和抗体效价上升4倍或以上。

      四、容易误诊的疾病

      1.口蹄疫: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斑,经皮肤黏膜感染,偶尔也有食用了被病毒传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属于人畜共患病原体。该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

      2.疱疹性咽炎:虽然也会发热,咽部起疱疹,但水疱如针眼大小,以咽颊、软腭、扁桃体多见,发热常在38℃以上,其他部位不出现疱疹。

      3.单纯疱疹:多分布在颊黏膜、舌及牙龈,继发感染常见于口唇、眼睑、鼻周,为粟粒状水疱,没有其他部位的皮损。

      4.水痘:呈向心性分布,以头、面、胸、背为主,随后向四肢蔓延。

      5.病毒性脑炎:是夏季流行病。患儿有发热、头痛等症状,但无皮疹,较容易鉴别。

      6.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有发热和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初期不好与手足口病鉴别,但口腔黏膜及手、足等不会出现疱疹等。

      五、治疗原则

      目前此病没有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缓解:

      1.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利巴韦林、中药夏枯草、板蓝根等。

      2.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疼痛的溃疡。

      3.口腔因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但不要给孩子含水果汁的酸性饮品和固体食物,饭后用盐水漱口可以缓解口腔疼痛。

      4.局部可涂抹金霉素鱼肝油或扑热息痛溶液,以头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5.可以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等。

      6.若伴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7.轻症病例以门诊对症治疗为主。对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症状或心血管症状等)应收住院,重点救治。

      六、预后及预防措施

      患儿手脚上的水泡一般会在3~4天内消退,同时体温也恢复正常。然而口腔溃疡却可持续4周左右。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它不是终身免疫。

      本病至今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各地要做好疫情报告,托幼单位应作好晨间检查,及时发现病人,采集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并做好患者粪便及其用具的消毒处理,预防疾病的蔓延扩散。在夏季此病流行时,尽可能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平日教育小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若此病在托儿所或幼儿园内流行时,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童隔离,将玩具用消毒液消毒;健康儿童可以口服板蓝根冲剂以预防,密切接触患者的体弱婴幼儿可肌注丙球蛋白。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助理医师]手足口病与口蹄疫鉴别-临床助理医  [助理医师]2012年临床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辅导
    [助理医师]疱疹性咽峡炎应该如何治疗?  [助理医师]疱疹性咽峡炎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助理医师]疱疹性咽峡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2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