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综合辅导
后退接触位的形成机制-口腔助理辅导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后退接触位的形成机制-口腔助理辅导
作者:jaminsu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8/7 11:25:0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口腔助理医师考试中关于后退接触位的形成机制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整理如下:

  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以后下移动少许(约1mm左右),此时,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前牙不接触,髁突位于其在下颌窝中的最后位置,从该位置开始,下颌可以作侧向运动,下颌的这个位置称为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

  下颌之所以能从牙尖交错位退至后退接触位,主要是由以下诸因素决定:

  (1)髁突后方关节窝内为软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使得髁突向后移动具有可能性。

  (2)颞下颌关节韧带具有一定的可让性,它对髁突向后的运动,有一定的限定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缓冲范围,设想,如果该结构不是韧带,而是骨性结构,那么这种硬组织结构是不可能允许髁突向后移动的。可见,在一定程度上,是颞下颌韧带(主要是其水平部)决定了下颌能够向后方作一定的运动,以及其移动的幅度,故有人将下颌的后退接触位称为韧带位。

  (3)肌肉收缩是各种运动所必不可少的,下颌从牙尖交错位向后下运动至后退接触位的过程中,以及该位置的维持,主要由颞肌后束和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等舌骨上肌收缩而实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2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