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资讯中心
  • 为了疫苗安全接种

    作者:jaminsu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29

      摸底扎实,“这一针”才安全

      初春的陕北黄土高原,乍暖还寒。4月23日,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保安镇沙道子村乡村医生薛怀清起了个大早,这天是他每月例行的公事——进行公共卫生摸底调查的日子。他匆匆吃完早饭,撂下碗,带着自制的《公共卫生工作系统摸底花名册》向5公里外的韩家沟赶去。

      挨家挨户调查摸底

      在去韩家沟的路上,老薛告诉记者,1975年他开始当赤脚医生学习肌肉注射打的第一针就是麻疹疫苗,免疫规化一直是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预防接种必须由有资质的专业防保人员进行。现乡村医生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教育、调查摸底,通知娃娃及时去接种。”老薛觉得虽然预防接种这一针不是由他来打,但调查摸底的工作扎实不扎实,直接关系到“这一针”的安全。

      “薛医生来了,进屋吃饭。”刚进村口,热情的老乡主动和老薛打招呼。哪家的婆姨怀了娃娃、哪个后生娶了媳妇、谁家的娃娃该打防疫针了……这些是他们聊天的主要内容,也是他都要掌握的情况。村民劳万升有些担心地问老薛:“前一段时间,2岁的儿子打了卡介苗后,胳膊上起了个小疙瘩,有没有事?”薛怀清来到劳万升家,仔细查看了孩子的情况,告诉家长这是打完疫苗后的正常反应,不用担心,并向他们详细地讲解了打疫苗时的有关注意事项。

      劳万升的妻子王世兰说:“薛医生可认真了,娃娃到了该打疫苗的时候,他每次都会打电话通知我们。”

      从劳万升家出来,薛怀清拿着摸底登记表挨家挨户进行调查。有的村民下地干活了,还有几户外出打工。他就找到组长了解这几户人家的情况。他把韩家沟35户人家的情况进行逐项核实登记,使全村126人的年龄、妇幼保健、预防接种、参合等状况一目了然。

      老薛说:“登记表册内容与我上次掌握的情况一样,今年有6个娃娃出生。这6个娃娃是以后工作的重点,每月要通知家长带孩子到防保站去打防疫针。”

      同行的志丹县卫生局副书记白成虎说,上世纪80年代初,老薛还在旦八镇张台村当村医时,是全县唯一将计划免疫对象按年龄段进行建卡建档的村医。当时,县乡两级没有冷链,他领取疫苗后立即沿途对免疫对象进行接种,保证了疫苗的时效。有的村民对打“预防针”不理解,他总是耐心地为他们讲解防病知识;对儿童外出或有禁忌症的,他将其全部登记在册,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追踪免疫。到1996年,全村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15岁以下少年儿童无一人患免疫规划疫苗预防的传染病。村民切实感受到了打“预防针”的好处,全村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

      流动人口一个不能少

      摸完底时已接近中午,走上韩家沟梁,广袤苍凉的黄土高原尽收眼底。老薛指着远处的沟沟峁峁介绍道,沙道子村共有7个自然村,其中4个村在三道梁上和两条沟里,另外3个村在县城附近的川道上。以前摸一次底,靠步行要用近一个礼拜的时间,近几年,村村通了公路,过去一个礼拜的工作现在一天就能做完。“但现在的工作可比以前更难做了。村里常住人口只有894人,而流动人口达到了2000多人。常住儿童41人,目前登记在册的流动儿童276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这些流动儿童,要保证让这些娃娃一个不少地按时去接种。”

      如何让全村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常态化?这是2005年从北京领回“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荣誉后,薛怀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他先后“发明”《公共卫生工作系统摸底花名册》、《预防接种摸底登记表》、《0~36个月儿童健康摸底登记表》、《育龄妇孕前摸底表》、《流动人口摸底花名登记表》。不会电脑制表,他就到打字部自己掏钱绘制。这几年,光制表格就花费了3000多元,而他每月的公共卫生补助仅有300元。

      实践证明,老薛设计的这套表格确实行之有效。4月23日下午,记者随他进行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在租住户苏新文的家里,老薛将苏新文女儿的预防接种情况一一核实后,录入《预防接种摸底登记表》,在接种时间栏目下登记准确的接种时间。在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疫苗接种次数;接种时间;应种人;有无《接种证》和漏种等情况。老薛说,此表可以作为接种者的证明依据和通知接种者及时接种的依据,有效地解决了流动人口的人、证、卡、接种单位统一的问题。

      这里是世界上“最洁净”的地方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目前是国内最大的乙脑疫苗生产基地、国内首个23价肺炎疫苗生产基地。该所厂区座落在四川省成都市东南角的一处山顶上。4月18日,记者叩开副所长姚亚夫办公室的门时,他正忙得不可开交。“按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建设的乙脑疫苗生产车间,正准备申请国家GMP认证。”他两眼盯着电脑屏幕说,“5年多时间,投入近8亿元,新建11个厂房,重构质量管理体系,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确保疫苗的质量。”

      车间建设及管理 严格执行国际标准

      为了让记者对疫苗生产环境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在经过一番“打扮”、“消毒”后,姚亚夫带着记者走进乙脑疫苗生产车间。

      成都所在2006年开始新建现代化的乙脑疫苗生产车间。“从车间建设到管理措施,必须严格按国际标准执行。”姚亚夫说,比如,生产车间当时装修完后安装设备,墙上有块漆没干,外方专家发现后要求必须把安好的设备拆下来,重弄一遍,原因是“将来可能会霉变,可能会成为污染源”。

      “疫苗生产车间,是世界上最洁净的地方之一。”姚亚夫说,普通空气每立方米中的尘埃数一般是几百万到几千万颗。而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疫苗生产车间,净化级别最高要求是每立方米≥0.5微米的尘埃颗粒要小于100颗。

      “根据工艺需要,不同生产阶段的车间对洁净度有不同要求。有些核心区域严禁外人进入。”姚亚夫说。在穿上消过毒的白大褂、套好鞋套、一次性帽子,然后经过两道封闭门后,记者参观了原材料储备、疫苗分装等车间。而实验动物培养、细胞采集、疫苗罐装等车间,只能通过玻璃门或者监控观看。

      在细胞制备采集车间,记者透过闭路监控看到,工作人员进入车间,第一道关是洗手,连指缝都要用刷子仔细刷洗干净。为防止工作人员洗手不干净,车间内配置有专门的检测仪器。工作人员定期在仪器上“按手印”,然后通过仪器,看是否会培养出细菌。

      从原料制备到上市 至少要过5道关

      “如果把乙脑疫苗生产比喻成种庄稼,经过处理的病毒是种子,让种子茁壮成长的土壤是细胞,中间还要加入各种肥料(辅料)。”成都所质量保证部(QA)经理孟丽告诉记者,“乙脑疫苗从原材料制备到最后上市,至少要经过5道严格的检定”。

      第一步是制备细胞。细胞取自实验动物SPF地鼠的肾。所谓SPF地鼠,是指无特定病原体地鼠,俗称“无传染病的健康地鼠”。2003年,成都所建立起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地鼠种群,疫苗均使用这种高清洁级别的地鼠生产。在洁净环境下,地鼠肾经过清洗、消毒、解剖,细胞消化、分散与培养后,制备成细胞,至此“土壤”准备完毕。

      下一步是“播种”,原始种子批由位于北京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院制备、检定、保管。原始种子经一定工艺制成安全、有效的病毒原液。经过无菌检查、病毒滴度合格的原液随后被添加蔗糖、乳糖等保护剂,制成半成品,再进行一次采样检定合格后,经过密闭的转运罐移交到分装车间。

      “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必须专人签字。”孟丽说。

      在分装车间内,疫苗生产完成最后的程序:分装和冻干。“冻干后的疫苗,先经我们内部检定合格,再送北京的中检院检定。检定合格后,疫苗经过冷链系统被送往全国各地。”孟丽最后笑着说,“多年来,我们的疫苗批签发合格率一直是100%.”

      把好疫苗上市前最后一关

      “去年全国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时,我们科室一天要签五六十个批次的疫苗,到最后,回家拿筷子手都发抖。”回忆起那段日子,李长贵直言,“这些疫苗要供给1亿多孩子用,你说责任大不大。”

      李长贵是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原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生物制品检验处病毒三室的副主任。他所在的科室主要负责呼吸道病毒及疱疹病毒的疫苗、诊断试剂的检验。2009年的甲流疫苗、2010年的麻疹疫苗都是在他的科室里完成最终检测,获得上市前批签发合格证的。

      “我们坚持最高最严标准”

      “我国批签发制度设定的安全性标准不仅和国际接轨,个别项目甚至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李长贵说,但即使满足了国家标准,作为疫苗上市前最后把关人的中检院也不会对疫苗“轻易放行”,而是以现阶段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进行质量控制,把风险降到最低。

      有次,在审核麻疹疫苗资料时,李长贵发现企业自检的病毒数量与实验室检测的数量有很大的差别。在向领导汇报后,李长贵立即启动科室第二梯队对这批疫苗重新进行独立检验,两次得出的数据完全相同。在进行多轮分析、讨论,确定检测结果准确有效后,李长贵及时与疫苗生产企业联系。最后,生产企业主动提出将这批可能存在质量风险的疫苗进行销毁。

      “每步操作都是严格按标准作业程序操作的,之所以启动第二梯队,再次进行独立检验,是为了确保检验结果万无一失。”李长贵说。

      据了解,去年,中检院共签发40家生产企业(其中国内32家,国外8家)生产的51个品种,共计5004批疫苗,审查出不合格疫苗20批共311万人份。

      技术过硬才能把好关

      李长贵在负责科室工作的同时,科研也占据了他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

      “如果没有技术储备,没有前瞻性研究,一旦遇到新型疫苗,又何谈把关?”在李长贵看来,这关系着疫苗的质量,也关系着检定工作是主动还是被动。

      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蔓延。6月初,我国疫苗生产企业在相继收到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标准毒株后,面临一个共同难题:7月底才能拿到世卫组织提供的疫苗检测的参考品。没有参考品,就很难在10月1日前完成政府承诺的疫苗储备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病毒三室科研人员采用替代方法制备相应的标准物质,建立了疫苗抗原定量检测方法,指导疫苗企业进行疫苗配制,从而为我国甲流疫苗上市争取了至少一个多月的宝贵时间。

      “其实,中检院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动态]中国多数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  [药品资讯]SARS病毒的“完美疫苗”
    [药品资讯]美国科学家称戒烟疫苗有望五年内  [药品资讯]英国研究说焊接工人应接种疫苗以
    [药品资讯]艾滋病疫苗研发获新突破  [药品资讯]海王生物转让甲流疫苗项目
    [药品资讯]疫苗批签发工作迎来挑战  [药品资讯]疫苗被列入美国十年公共卫生成就
    [药品资讯]HIV-1疫苗I期临床显示结果良好  [药品资讯]麻疹疫情全球预警 世卫呼吁快打疫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0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